2009年5月19日零时38分,被百姓誉为“黑脸”的“反腐败勇士”——姜瑞峰同志在邢台沙河市巡视工作期间,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病逝!
噩耗传来,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不胜悲痛。
姜瑞峰同志1992年3月从事纪律检查工作,从1997年底到2006年9月,一直在石家庄市纪委工作,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到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九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下访工作队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他以刚直不阿的品行树立了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光辉形象,他用全部生命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用具体行动诠释了一个人民群众贴心人的崇高理想。他严厉惩治腐败、秉公执纪的“黑脸”情怀和对人民群众无限热爱的民本思想将永远成为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腐败分子嫉恶如仇、不徇私情、刚直不阿的品行,塑造了姜瑞峰的“黑脸”形象,也使他成为全国纪检监察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作为纪委书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义不容辞。姜瑞峰同志提出,查处案件的五个重点:一是抓既不勤政又不廉政、反映强烈、问题严重的;二是抓徇私舞弊、贪赃枉法、颠倒是非、乱抓无辜、残害群众的;三是抓违法施政、捆绑吊打群众,严重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四是抓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谎报政绩、误国害民的;五是抓官僚主义严重,因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给党和国家、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他常说,作为一名纪检干部要有牺牲精神,不具备牺牲精神的纪检干部不是合格的纪检干部;不具备牺牲精神的纪委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通过他亲自指挥查处的一个个大案要案,真正实现了用反腐败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1997年12月,姜瑞峰刚到石家庄市纪委工作,食品四厂职工就闻讯上访,反映该厂领导贪污受贿,以致造成工厂将要破产的问题,为维护政治稳定和保持春节期间的社会安定,姜瑞峰亲自担任总指挥,经过20天的昼夜工作,不仅查明该厂亏损1.2亿元的问题,同时,查清了原厂长、书记及广告科长贪污56万元的案件。
清理耳朵上的腐败是中纪委1998年确定的反腐重点工作之一。姜瑞峰审时度势,打响了他上任石家庄市纪委书记后的第一个硬仗,姜瑞峰多次召开书记会、常委会亲自担任清话工作指挥长,通过电信局微机调号、财务调票,核准购机人、付款单位,迅速在全市开展了全面清理。姜瑞峰在夜里还多次电话询问指导,一天三调度,并采取三网一榜、五派工作组等措施,摸清了全市移动电话达11.9万余部,清出全市党政机关移动电话16079部。就在清理移动电话期间,姜瑞峰的妻子突犯心脏病,连续抢救了8天才脱离危险。在抢救期间,姜瑞峰同志几次到医院都没超过1小时。经过5天5夜突击调查,将栾城县供电局乱配乱送滥用手机案查了个水落石出,并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公开曝光,同时还对供电局主要领导及有关责任人分别做出严肃处理。
1998年8月的一天,接到新乐市石油公司经理陈某吃喝玩女人、酒后自行驾车,将小姐撞死的举报后,姜瑞峰连夜召开书记会研究,派一名副书记带领办案人员迅速赶赴新乐展开调查。经过50余天的昼夜奋战,不仅查明了新乐市石油公司经理陈某撞死“三陪”小姐的问题,而且查处了一起涉及27人,违纪资金总额600余万元,其中个人贪污受贿金额100余万元的重大经济串案窝案。
从1998年到2006年9月的九年间,姜瑞峰带领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 10221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6880多万元。
由“上访”到“下访”,创建成建制的下访工作队,既是姜瑞峰的独创,也是情由所生,源自于他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
1998年盛夏上百人到市纪委门前举状喊冤,面对上访群众,姜瑞峰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为什么只能让老百姓找我们上访,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个“上”字,变为“下”字,变群众上访为纪委下访,变群众访“我”为“我”访群众,变层层转办为直接查办呢?他很快提议要在市纪委创建一支下访工作队,此举很快得到了委局领导班子成员的一致支持。随即成立石家庄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下访工作队。
姜瑞峰亲自起草了下访工作队的工作职责并明确下访工作队的工作地点是农村,工作对象是农民。市属17个县(市)纪委也相继成立了下访工作队,形成了一支全天候为民服务的快速反应队伍。让百姓感到遇事有人作主,有了依靠感;一些基层干部觉得随时有人监督,有了约束感。市县两级下访工作队正式列编为正县和正科级机构,成为全国唯一一支成建制的下访工作队。
1999年10月,某县一个30多岁的农村妇女身着重孝到市纪委上访。哭诉11名镇干部闯进家中,说要收600元的零散税款,把其丈夫扔进停在门前的面包车里,强行拉走。第三天在离镇政府两公里处的路边沟里发现了丈夫的尸体。姜瑞峰当即指示下访工作队“人命关天,应即查处,如情况属实,严惩不贷。”经四天四夜的深入调查,终于查清了事情的经过。随即召开纪委常委会,对情节严重的8名镇干部开除党籍,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通报全市。
2001年6月,市纪委下访工作队在某县级市下访中获悉,6月16日,该市某镇副镇长张某等人在计划生育罚款中,非法拘禁无辜群众,将该镇村民成天刚毒打致死、将其嫂殴打致伤。姜瑞峰听完汇报拍案而起:“如此草菅人命,人性何在?”立即通知下访工作队连夜前往调查。姜瑞峰亲自赶往该市坐镇协调。问题查清后,经市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该镇副镇长张某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公职,6名主要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对该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追究了责任。
在九年时间里,下访工作队累计走访群众136万余人次,查处各类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3746件,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9957件。对维护基层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央纪委、最高检察院、国家信访局、河北省委先后发出文件,要求在全国和全省学习推广。2005年11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批示:“石家庄市纪委‘下访’工作做得很有特色,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2006年9月,新一届市纪委常委会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对下访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确立了“办案、督办、协调和巡察”四项职能,至今仍活跃在全市的广大农村,成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力量。
以改革破解工作中的难题,以创新打开工作局面,在姜瑞峰的带领下,石家庄市有多项创新性工作在全省和全国推广
姜瑞峰到石家庄市纪委一上任就提出,适应新形势,树立新观念,采取新措施,打开新局面。可以说,他在市纪委工作九年多的时间里,几乎对纪检监察每一项工作都倾注了创新性的思考并付诸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上,他倡导实行了正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加党政纪条规知识闭卷考试,他亲自参加监考,组织专人阅卷,并把考试成绩记入干部档案,为提拔任用干部提供依据。
在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上,他提出要召开有指定内容的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不仅使民主生活会有的放矢,集中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提高了生活会的质量,同时还能发现一些案件线索。
在查办案件上,姜瑞峰创建了纪检监察系统案件异地调查队。选拔各县(市)纪委精干办案人员54人组建了案件异地调查队,解决了办案力量不集中和查处当地案件不超脱的问题。在机关干部中通过考试和答辩,选聘了11名案件调查组组长,实行了查处案件组长负责制。
在纠风工作上,他提出以查处案件促纠风工作。清理和纠正医药行业不正之风,是中纪委确定的工作重点,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由市纪检监察机关统一组织物价、审计、工商等部门,确定在同一时间,对群众反映强烈,内部管理混乱,问题较多的64个单位进行了突击检查。全市共查办各类医药案7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8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2人。《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头条作了专门报道。全国15省市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工作现场会在石家庄市召开。在2000年1月召开的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石家庄市清药经验作为专件向全会下发。
在案件审理工作中,探索实行了公开审理、延伸审理和乡案县审。对受处分人员进行回访教育,使一大批受处分人员放下思想包袱,认真改造,有效化解了矛盾。
在信访工作中,他提出,工作人员对上访群众要带着感情,实行了纪委常委接待信访群众,不转手、不撒手,直到问题解决。“群众不走我不走、群众不吃我不吃、群众不睡我不睡”,“来者必接、言者必听、有事必办、满意为止”是姜瑞峰对信访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
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上,他建立了内部督察室,专门听取基层和社会各界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反映,对群众有反映的干部进行调查。每年组织社会大调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纪检监察工作和纪检监察干部的评价。开展行风评议后,又率先把市监察局列为评议对象,接受社会监督。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开展让老百姓告状大街就是门的“大街接访”,直到使偏远地区群众不出村就能反映问题的大街接访“山乡行”,是姜瑞峰的又一创举。为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从2001年开始,在姜瑞峰的提议下,组织全市58个部门开展了让老百姓告状大街就是门的“大街接访”活动。
为最大程度方便群众投诉,将人员、时间、场地固定化,程序规范化,活动长期化,每周三确定为联合“大街接访活动日”,地点固定在省会文化广场。每逢“大街接访活动日”,老百姓就可以到现场找相关部门直接投诉。五年里,市纪委监察局组织市直各职能部门开展大街接访208次,各县(市)、区开展大街接访活动2554次,共接触群众169万余人,受理群众投诉37.12万件,办结36.4万件。
为使山区群众投诉有门,2004年3月,市纪委正式启动“大街接访”山乡行活动,组织与“三农”问题相关的职能部门,每周一次到农村的大街接待群众上访,就地为群众解决问题,促进了基层稳定。
凡是对群众有利的事都办,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事都管,这是姜瑞峰常说的一句话,他倡导的“与民结亲”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001年春节前听取下访汇报时,了解到山区一些孤儿,因生活贫困上不起学,甚至流浪街头,他两次写公开信,倡导在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认养孤儿”活动,亲自动员,率先动员自己全家认养了平山、行唐9名孤儿。由儿子、儿媳一家负责9名孤儿的吃粮,由女儿、女婿一家负责9名孤儿的穿衣,本人和老伴负责学习费用。每当节假日,姜瑞峰就带着他的全家,带着生活用品和现金,去看望他认养的孤儿。在他的帮助下,都顺利完成了学业,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姜瑞峰和他的全家先后拿出近6万元,资助9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带动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认养孤儿1413 名,捐款捐物160余万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井陉县测鱼镇董家村的杜中月是姜瑞峰一家认养的孤儿,现在已是一名工人,听到姜瑞峰去世的消息,杜中月哽咽着说:“要不是姜爷爷,就不会有我们姐俩的今天。” 在众多的花圈、花篮中,一个黄色菊花扎成的花篮的挽联上写着:“敬爱的姜爷爷,我们想您!”落款是高金花、高金菊姐妹。姐妹俩来自行唐县上碑镇太子庄村,年幼时,父母相继离世,两个孩子只好跟随贫困的大伯度日,生活十分窘迫。2001年,姜瑞峰开始资助她们。高家的第一盏电灯就是姜瑞峰给安装的。用姐妹俩的话说,“是姜爷爷给她们带来了真正的光明”。2009年5月20日,得知姜书记去世后,姐妹二人早早送来了花篮寄托哀思。
姜瑞峰常说:“欲将执纪如山,势必廉洁为先”,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具有监督力和说服力,不仅要敢于执纪,更要严于律己
姜瑞峰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都不慕奢华、不图享受、不搞特殊,从不利用职务的影响和便利办私事、谋私利,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姜瑞峰曾多次住院,但每次出院后都将看望他时送的营养品全部交到市纪委办公厅登记,用于看望老干部和机关其他生病的同志。他每次到邯郸老家看望母亲,都上缴100到200元的车费。在石家庄工作的时间里,从不用公款接待自己的客人。他一般不陪客。因此,好多领导、商人、老板等请他吃饭都被拒绝。他经常受外地或外单位邀请作报告,路上总是和司机住在一起,饿了在路边吃碗面条。和姜瑞峰共同外出过的同志几乎都说过:“和他一起出门,别说沾光,连饭都吃不饱。”姜瑞峰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经常教育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吃的粮食是农民种的,我们的工资是农民和群众缴的税赋,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农民,不能忘记群众。在他的熏陶下,全家经常一起到贫困山区看望和救助贫困儿童。可以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他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姜瑞峰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党的纪检监察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多年的工作中姜瑞峰积劳成疾,身患肺气肿、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但他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工作激情,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熟悉姜瑞峰的人都知道,老姜是个急性子,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是风风火火,一旦决定的事情一般不过夜,用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连明带夜”,在他的生活里,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节假日,甚至在他患病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调度工作。他说,身体可以受影响,这是个人的,工作不能受影响,因为关系到党和群众利益。
2001年春节前夕,姜瑞峰因感冒引发了哮喘病,但他却惦记着平山县梁学海一家怎么过年。梁学海是从平山县西部深山区倒插门,到了该县较富裕的一个乡,但近十年村里不给他分地。一家人无法生活,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农村下访工作队,仅用三天时间,为梁学海一家解决了十年无地种的困难。他还想到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们怎么过年,他不顾病痛,从腊月廿八开始,冒大雪前往平山看望梁学海一家和行唐、井陉等县的孤儿和困难户。当大年初三,姜瑞峰来到梁学海家时,一家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么大的领导干部会来到他家,全家人都跪下了。
在工作节奏上,姜瑞峰的弦绷得最紧,就连他外出,也是先布置好机关的工作,然后夜以继日地赶路。一次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和山西省运城地区纪委邀请姜瑞峰为他们作报告,为了缩短外出时间,他把各项工作布置好后,星夜兼程,坐汽车连夜赶到呼和浩特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员领导干部作报告。第二天,他马不停蹄,一夜之间到达了运城。当下了汽车,秘书发现姜瑞峰走路摇摇晃晃,到了住处后,发现他已两腿浮肿,一按一个深坑。就这样,第二天,他仍坚持把报告作完,连夜返回石家庄。
2003年11月12日,湖北省武汉市纪委派人专门到石家庄邀请姜瑞峰到武汉作报告。此时又恰逢中央纪委、监察部、湖南省纪委在省会长沙举办反腐败高层论坛,并请邀姜瑞峰现场接受采访。这时,他正患重感冒输液。临行前,他要求医生给他加倍用药,带病前往长沙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姜瑞峰立即奔赴武汉,为武汉市纪委机关全体干部又作了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报告。报告结束后,即往回赶。路经河南省信阳,又为信阳市纪委系统科以上干部作了报告,星夜兼程赶回了石家庄。
带病出差,回来后未做治疗更没好好休息,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以致发高烧,12月19日晚,不得不住进和平医院。喉镜检查发现因讲话多且长期慢性咽炎,导致声带水肿出现白癍,并怀疑有其它症状,必须尽快做手术。可是年关将近,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还有许多工作要安排,他拒绝了医生和家人的劝说。
2004年1月29日(正月初八)上班后,声音嘶哑的情况愈发严重,本应尽快到医院做手术,但年初各项工作尚未就绪,他又坚持安排机关各项工作,一个室(处)一个室(处)地调度听汇报、做指示,经常到深夜一两点。在省纪委和市委有关领导和同志们的再三劝说下,才于2月22日到北京同仁医院检查,这时距他上次在和平医院住院已是两个多月的时间了。25日做了喉部剥脱手术,医生要求,术后一个月禁声,三个月可以少量说话。但是姜瑞峰又一次违背了医生的规定。刚刚手术完不能说话,他就把想到的工作一一写出来,让秘书逐一落实。
2月28日即手术后第三天,他在病床上写明要安排的工作;也是这一天,他建议开展医药行业专项“阳光投诉”;还是这一天,他又对干部队伍建设、与民结亲等工作进行了安排。
……
这就是宁伤身体、不舍工作的“优秀党务工作者”;
这就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好战友;
这就是视群众为父母的“黑脸”;
这就是执纪如山的“反腐败勇士”;
这就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他将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写在了天地之间,将赤子之情怀永远留在了人民心中!
姜瑞峰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终生,用自己的坚强党性和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先后被省纪委、中纪委通报表彰,荣获 “省反腐败勇士”、“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省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省廉政公仆”、“全国纪检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中纪委记一等功。
姜瑞峰同志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更加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使我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斯人已去,音容犹在。
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安息吧,姜瑞峰同志!(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