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在山西运城,一个名叫冯玉锁的基层信用社干部,被群众亲切誉为“背包银行”新传人。他,带领夏县农村信用联社,用3年时间实现了员工收入、存款总量、贷款总量三个翻番,在山西110个县级联社中,排名由倒数第四跃居第二十三位。
【镜头一】
身患严重脊髓炎的冯玉锁躺在病床上,却老是念叨:“闲了半年了,该回去上班了!”妻子胡仙云含着泪安慰他:“别急!这样也好,把你多年没有睡过的安稳觉补一补,把你多年没有吃过的热乎饭吃一吃!”
自从走上信贷工作岗位,冯玉锁从来没有像生病的时候这样“悠闲”过。特别是2009年3月担任夏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理事长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乡下,不是到群众中走访,就是到基层信用社调研。
每天早上7点半之前,冯玉锁都会出现在县联社大院里。处理完手头事务,他就带着相关科室人员下乡了。他给自己定了个铁规矩:决不扰民!不管到哪里,不让基层社安排吃饭。如果碰上饭点,他就和司机等人到路边找一家小饭馆或小商店,买个饼子和矿泉水凑合吃点。他一边吃还不忘一边问:“生意怎么样?挣下钱存哪里呀?为什么不存信用社?”这些问题搞清楚了,饭也就吃完了。
2012年5月19日,冯玉锁外出学习时病倒了。由于过度劳累,冯玉锁患了严重脊髓炎。医生非常震惊:“怎么现在才来检查?一般人患这种病三五天就倒了,你患这病都4个月了,是怎么熬过来的?必须马上住院!”
“大夫,请再给我一天。我要回夏县一趟,把工作安排好就来。”冯玉锁央求说。
【镜头二】
“听说冯主任要帮我这穷苦人,我激动得一晚上都没敢睡觉,生怕醒来是一场梦。”残疾人郝新德接过冯玉锁手中的2000元贷款时,双手颤抖,泪流满面。
郝新德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长大后,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别人娶媳妇。只要听见鞭炮和唢呐声,他就躲着走。直到28岁,他才娶了一个哑巴妻子,日子过得紧巴巴。亲戚朋友见了他,往往不等他开口就先哭穷,生怕他借钱。他虽然懂点种植技术,可缺少资金。时任盐湖区陶村镇信用社主任的冯玉锁了解后,上门为他送去贷款。“听说冯主任要帮我这穷苦人,我激动得一晚上都没敢睡觉,生怕醒来是一场梦。”郝新德说。如今,郝新德经营了11亩果园,买了摩托车、三轮车和其他农机具,每年收入三四万元,成了村里的大红人。
2010年4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冻灾让田宏伟瓜农合作社的几百亩西瓜全部冻成了黑蛋蛋。冯玉锁第一时间和班子成员把5万元现金送到瓜棚里,让田宏伟先救灾,随后再补办手续。“别人买车十几万、几十万都给贷,咱种瓜一两千都不给贷。”想起曾经贷款被拒之门外,田宏伟百感交集……
从事信贷工作20多年来,不论是对残疾人、困难户,还是农村合作社、个体户,冯玉锁总是主动上门,热情服务。他有一个理念:“农民朋友是最朴素的,我们的手续要尽量简便。只要确保资金安全,不管啥条条啥杠杠,不误事才是硬杠杠。”
【镜头三】
“全体班子向我学,全体员工向班子学。”在夏县农村信用联社全体员工大会上,冯玉锁响亮地喊出这一口号。同时,他要求部门和基层社负责人,也要敢于在下属面前喊出“向我学”。
2009年10月,冯玉锁的岳父和父亲同日过世。一直忙于工作的冯玉锁,面对沉重打击病倒了。内心万分愧疚的他,输着液给父亲守灵。许多人纷纷带着礼金前来吊唁,冯玉锁一一婉言谢绝。一个企业主在吊唁时塞给冯玉锁一个信封,冯玉锁追到门外硬还给人家。看到家门口有人摆摊现做现卖花圈,冯玉锁担心外面朋友来了会买,铺张浪费,就对卖花圈的说:“我给你们500元,‘买’你们离开我家门口,不要在这里摆摊,行不?”卖花圈的收了钱,只好走了。
冯玉锁要求下属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办理贷款,他坚持原则,如果不合规就坚决不予发放,为此得罪了不少“有关领导”和亲戚朋友;提拔干部,他坚持唯贤是用,一个十多年未被提拔的业务能手被任命为基层社副主任、主任后,业绩实现迅猛增长;服务群众,他反对吃拿卡要,一个曾发誓“再也不和信用社打交道” 的农民企业家,和他交往几次后,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让不正常的事情恢复正常而已。”冯玉锁总是这样为自己“辩解”。(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