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甘做“草根医” 治病为乡邻:记“最美乡村医生”扶风县西龙村村医杨宗瑞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30 08:23

    日前,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栏目播出了我省扶风县法门镇西龙村村医杨宗瑞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日,记者专门深入西龙村探寻杨宗瑞的人生轨迹。

    父子两代人  治病为乡邻

    杨宗瑞的父亲也是个乡村医生,他的童年就是在浓浓的中药味中度过的。上世纪50年代,农村医疗条件特别艰苦,加之两个哥哥都是脑瘫,杨宗瑞家的经济状况十分困难。父亲一边务农养家,一边为乡邻诊病。那时乡村医生没有工资,只记工分,分一点口粮,生活虽然很紧巴,但是父亲宅心仁厚,心系乡邻,从没想过要放弃。看到生活的重担一天天压弯了父亲的背脊,杨宗瑞高中毕业后便毅然跟在父亲身后,为父亲背起了药箱。从那以后,父亲便手把手教杨宗瑞“望、闻、问、切”等中医医术,杨宗瑞自己也夜以继日地钻研中医理论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临床实践经验日渐丰富,而父亲却一天天衰老了。后来父子俩约定,父亲每天在家坐诊,杨宗瑞沿着父亲的足迹继续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随着时代对乡村医生要求的提高,杨宗瑞深感自己医疗知识的欠缺,于是他于1987年自费进入卫校深造了三年,又在县医院实习了一年。当他即将学成归来时,远在深圳的同学邀他去南方淘金,他也曾为之心动,但父亲却说:“没有钱活不成,但人一辈子还有比挣钱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治病救人。我已经老了,你如果再走了,乡亲们看病找谁去呀?难道你要让他们跑几十里路到县城去看病吗?再说,万一夜间有个急诊,岂不延误了病情!乡亲们信任我们,我们可不能让他们失望啊!”为了“不让乡亲们失望”这个纯朴的承诺,杨宗瑞留了下来,继续着这一平凡而艰辛的事业。
    农村人的病很杂,儿科、妇科、骨科等各种病例一应俱全。乡村医生就是“万金油”,不敢说样样要拿得起,最起码也得精通两三样。
    扶风县地处西北,冬季酷寒,西北风强劲,农村许多老年人关节疼痛,苦不堪言。为解决这一问题,杨宗瑞就自学刮痧、拔罐、针灸、推拿按摩等传统的中医医术,免费为村民理疗。每当看到老人们在做完理疗后那种很享受的神情,杨宗瑞就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质朴和成就感。1991年冬季,天气严寒,地面的冰一月不化,摔骨折的事时有发生,当患者满怀希望来,失望而去时,杨宗瑞就暗下决心要学正骨术。有好长一段时间,他都泡在县城胜利医院学习骨科医术,为了让人家教他,他甚至不惜花费一头大肥猪的钱,为这,妻子还和他吵了一架呢!近几年,农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极高,产妇难产、大出血的事也时有发生。而边远农村交通不便,等到120急救车赶来,病人可能已经不行了。所以,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对乡村医生来说极为迫切。杨宗瑞年届50时,又步入卫校,利用业余时间,补习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抢救知识,他甚至还学习新生儿接生,紧急处理产妇大出血等急救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他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急救方案,为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后期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乡亲们一提起杨宗瑞,都称赞他是个“大能人”,是个“全能医生”。

    为父老乡亲身体健康乐于奉献

    杨宗瑞医者仁心,他从医以来一直热心于乡村公共卫生事业,一刻也没有倦怠。
    近几年由于大量年轻劳力外出务工,村里的留守人口中妇女、儿童、老人比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杨宗瑞就成了村里的主心骨。为了方便管理,他为西龙村400多户将近2000口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儿童计划免疫,他掌握了诸多的家族病史,了解每一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县卫生局局长下乡检查工作,问起他村民的健康档案,他对答如流,卫生局局长半晌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他为村里的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为孕产妇产前检查,产后防治,向村民宣传健康知识,深入学校为孩子们讲卫生常识。2000年,他又贷款5万元,修缮了村上的卫生所,增添了四张病床,这一切都是他自觉自愿的、无偿的给村民服务,从未伸手向村里要过一分钱。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他冲在第一线,为一户户村民送上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防病知识。他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黑夜,他都随叫随到,就是大年初一也没闲过,更谈不上节假日了。有人问他图个什么,他说:“只为图个良心安生。”
    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是杨宗瑞特别关注的对象,他每周都要去这些家庭探视一次,为老人们把脉、量体温、测血压,从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2009年12月的一天晚上,村民杨大爷赶来求救,说孙子高烧昏迷,呼吸急促,而家中只有他们老两口和孙子三人,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面对突发事件,他们很无助。杨宗瑞赶到后,在无氧的情况下,嘴对嘴做人工呼吸,等120急救车赶到时孩子已苏醒。村民胡大爷已年近90,儿女长期在外,只有老伴儿在家照料,有时病情发作,疼痛难忍。杨宗瑞都会不分白天黑夜地来到床前为他按摩,讲一些开心事。
    行医30多年,杨宗瑞始终牢记着父亲的教诲:“要做个有良心的医生,宁愿自己缺钱,也不能赚乡亲们的血汗钱。”直到如今,打开宗瑞的处方,里面还有乡邻们欠的医药费8万多元,这些钱杨宗瑞早就从心里为他们免去了。曾有药商三番五次向杨宗瑞推销药品,用高提成来诱惑他;也曾有朋友想拉他到西安的门诊坐堂,并许以高薪。但都被杨宗瑞拒绝了,因为他心里放不下乡亲们。(陕西日报 通讯员  张华刚  记者  云献科)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