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宾有位好男儿,坚守十年如一日。呵护病妻特专一,坚定不离也不弃……”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这首小诗广泛传颂着人们对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赵光哲精心呵护瘫痪卧床妻子、延续妻子生命的传奇故事。
更为可敬的是,赵光哲不仅能尽一个做丈夫的责任,而且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出色的业绩,谱写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奉献之歌。
每天,让妻子笑20次
2002年4月的一个傍晚,在乡敬老院工作的蔡洪玲加班后高高兴兴地骑着自行车回家。在路过一座木桥时,一不留神,她连人带车一下子摔到了桥下,幸亏一位路过此地的邻居把她搀扶回了家。蔡洪玲摔伤几天后,表现出了走路失衡、视力模糊、后颈背发硬、舌头翻卷不灵活、言语失声等状态,后来被多家医院确诊为“椎体外系病变、多系统病变”,属于一种在医学上绝难治疗的病症。赵光哲望着妻子,心中十分酸楚。他明白,一旦失去了爱妻,将意味着家的破碎。
2004年6月11日,赵光哲带着妻子第6次到沈阳一家大医院看病,医生明确告诉他:“目前没有什么药物和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刚开始,蔡洪玲在别人的搀扶下还能勉强行走、如厕,坐着让别人喂饭、喂水。后来,病情逐渐发展到没有别人的帮助就坐不起来、更不能行走的程度,每天只能在床上躺着和侧卧了,并且逐渐丧失了语言功能,眼球颤动难以定影。因此,无论蔡洪玲咿呀“说”什么,谁也听不懂,只有赵光哲通过妻子的手势、口型并结合她的日常生活规律才能领会和明白妻子要干什么。
自从妻子卧床不起后,每天早晨天没亮,赵光哲就得起床。先是帮妻子打理完大小便后,才开始忙碌一家人的早饭。先做五谷豆浆,然后去市场买菜。买了菜回来,豆浆也熬好了,他马上喂妻子喝豆浆。每天早晨,时间都显得格外紧张。在日常生活中,赵光哲照顾妻子像照顾婴儿一样,妻子丧失咀嚼功能以后,他就想办法把食物细化了喂到妻子的口中,喂一次饭得用40多分钟。
白天,赵光哲把妻子抱上轮椅,到楼下晒太阳。夜里,怕妻子被蚊虫叮咬,临睡前,他总是先轰走蚊虫后才躺下。
冬季,赵光哲总是不忘把电暖宝放在妻子的脚下。晚上怕妻子冷,他就把妻子的双脚搂在自己的怀里。
为了让妻子保持身体清洁,赵光哲坚持经常给妻子洗澡,洗一次澡就要花上一个多小时。为了避免因长期卧床生褥疮和肌肉坏死,他还坚持为妻子按摩。
为了营造家庭欢乐的气氛,赵光哲购买了影碟,一有空,就给妻子放,让她感受多彩的文化所带来的欢乐。有时,他还收集一些社会新闻、民间故事讲给她听。有时还陪她玩猜谜语等游戏逗她开心。他有一个目标:每天让妻子的笑声不低于20次。
十年,艰难筹措爱心款
为了给妻子治病,赵光哲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现实的困境逼迫他不得不另寻出路:发展多种经营挣点钱以解燃眉之急。2003年10月,他忍痛卖掉了自家居住的四间独门独院的砖瓦房,靠贷款买下了一套82平方米的住房。紧接着,他又花高价租了3年期限的2亩旱田,花2400元购买了地龙骨种子。因为地龙骨市场滑坡,他不但没有挣到钱,反而亏了4000多元。失败并没有磨灭他想继续勤劳致富的意志,2005年5月,他又与别人合伙经营了养鹅项目。可是天公不作美,赶上了禽流感,结果,他赔进去1万多元。
辛勤没有换来收获,付出没有换来回报,但是,赵光哲并没有被压垮,仍然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赵光哲坚持10多年精心呵护瘫痪妻子不离不弃的动人事迹,感动了社会上的许多人,特别是那些熟悉他的朋友和同事,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赞誉:“像赵光哲这样的好男人,实属难找;像他这样一心一意照顾已经被医学宣判无法医治的妻子,更是不多!”
赵光哲常说:“我妻子一生勤劳贤淑,身遭磨难这么多年,太苦了。作为丈夫,我自当尽心服侍,这是职责。”他还告诉妻子:“有我,你什么都不用怕!对你,我不会不负责任,这辈子我是你永远的依靠。”
工作,同样充满着情怀
面对妻子瘫痪卧床10多年的重担,赵光哲不仅没有磨灭意志,相反更加坚定了信念:“不仅要精心护理好妻子,更要把工作干好!”他积极研究和注重解决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先后撰写出140多篇共计20万字的理论稿件,在国家及省市媒体上发表,有的研究成果已成为有关部门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
由于工作出色,赵光哲被提拔为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走上领导岗位的赵光哲,从不在工作中拿家里的不幸说事,也从不因家庭困境而消极地对待工作,而是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张志刚说:“赵光哲照顾卧床瘫痪妻子的事迹,确实感人,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光哲创造出了优秀的成绩,也很感人。”(中国纪检监察报 赫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