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洛丹凤县竹林关出了高速路,沿往山阳的公路前行,清清的河水蜿蜒流淌,潺潺不息。沿途山清水秀、峰岭叠翠。进入秦岭山中的丹凤土门镇土门村,山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迷人。身材高挑、秀丽端庄、沉静稳重的大学生村官叶瑜,就在这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一朵花蕴藏着春天的娇艳。26岁的她,无疑是幸运的。2012年年底,她从全省840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脱颖而出,当选为陕西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也是陕西团中最年轻的代表,成为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中的11名大学生村官之一,光荣地出席了全国人代会。从土门村到人民大会堂,短短几年间,她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山村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重大跨越。
栉风沐雨不言苦
2010年10月,叶瑜被招考为大学生村官,分配到丹凤县土门镇高峪村任村支书助理。村委会地处古峪沟的山岔路口,晚上她一个人住村办公室,山风扫过偶尔夹杂着夜猫子的叫声,这个在家备受父母呵护的娇女儿,心惊得半夜睡不着觉。初来乍到,村民对她也是敬而远之,有的甚至怀疑这女娃子在农村能干了啥。
在高峪村开展工作不久,一次两家村民因房基闹纠纷,叶瑜去调解时却因为缺乏经验,说了半天没说到点子上,一方急了,一句“你一个小娃懂啥!”的话语,让24岁刚出校门的她一下子就眼泪汪汪,委屈极了,多亏调委会主任赶来才让她下了台。
天性倔犟的她没有被挫折吓倒,她主动与村组干部和农户交流,了解村情民意,很快就融入到群众之中。
她主动发挥电脑办公专长,对村级资料实行电子化管理,各类文档统一装盒,并从自己分管的党建工作入手,组织党员开展各类党建文化活动,推广“支部+协会+党员+党员示范户”富民工作模式。她搜集养殖知识,帮助发展养牛户21户,使全村养牛存栏达1000多头,帮建起了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和大沼气池,发展大棚菜100亩,初步形成了畜-沼-菜循环经营模式。
“能把村上的事办好就是本事。”村文书至今念叨她开朗爽直,从干好一件件小事做起,一步步熟悉了村务管理工作。
一腔热血抓发展
2011年11月,叶瑜全票当选为土门村村支书。她一上任,就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对村人口、党员、村组干部、土地面积、劳力以及外出务工人员、低保户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很快掌握了全村的第一手资料。
巾帼不输须眉。2011年10月下旬的一天,叶瑜加班到晚上9点钟。从村委会回宿舍时,天下起了雨,开始雨不大,叶瑜也没带伞,就骑着摩托车出了门。叶瑜万万没想到回家的路已经被雨水冲断,而摩托车过河时也由于气缸进水而熄火。此时,雨越下越大。叶瑜心一横,硬是把摩托车从水中推了上来,等她回到宿舍已经变成一个浑身淋湿了的泥人……
她告诉记者:“自己受点苦不算什么,但是不能让村民受苦,回到家我就想以后赶快要给村上建一座桥。”她带领村民协助县交通部门,在河两边重新打桩修好引桥,硬化了引线路面,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她还带领村民到县水务局争取项目资金20多万元,修复了水毁供水工程,让全村百姓和镇属单位4000多人,在2012年春节前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为发展农业产业,她组织600多名村民外出务工,带领群众修复水毁耕地500余亩,新建优质核桃园300亩,发展黄姜600亩、魔芋200亩,发展8个肉鸡养殖大棚,年出栏肉鸡30多万只。今春又新植了300亩猕猴桃,使畜牧养殖和林果、中药材成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真情服务得民心
作为女孩,爱漂亮是叶瑜的天性,可自从到基层任职后,她就很少在自己的穿戴打扮上用心,更多关注的是村上的那些贫困户。前西组王前锋妻子患病瘫痪在床,花费3万多元,儿子正在上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她主动帮助解决新农合报销,设法解决其生活困难。村民王天佑、刘哈女夫妇已70多岁,王老汉有病,两个儿子残疾,儿媳出走,孙子年幼,靠捡破烂维持生计。叶瑜得知后,及时将两兄弟纳入低保,并在民政部门为其争取大病补助。
60岁的村民赵老三符合领养老保险金的条件,村里通知他带上相关材料和身份证复印件去领取。本来是件好事,但老赵却很忧虑。他腿脚不好,山村没有复印机,只能去20里远的镇上复印,他一个老汉走个来回得几乎一天时间啊。叶瑜看到这一情况,二话不说,骑摩托帮他到镇上复印好身份证给带过来。赵老汉悄悄地到村上小卖部给叶瑜买了一瓶饮料,叶瑜说她当时真的有掉眼泪的冲动。
心里有群众,群众就拥戴。2010年的一个冬日,天气特别寒冷,叶瑜跟几位村干部在办公室准备新农村建设资料,农村的房子没有暖气,叶瑜整理资料时,手、脸冻得通红。村干部看在眼里,调解员石书堂转身出去找来火盆和炭,在房间生起炭火……脚下不冷了,叶瑜心里更是暖暖的。
人心齐,泰山移,在叶瑜的带领下,土门村群众收入连年增加,去年人均收入达到5272元。叶瑜告诉记者,“乡亲们现在都支持我信任我,我觉得很值了,我要和乡亲们一起,把土门村建成商洛最美丽的宜居乡村!”(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