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我们站在防汛抗洪第一线——国家统计局延安挂职干部防汛抗灾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8-20 08:17

  7月份,我省延安遭遇了历史上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灾害,在一个多月的防汛抗灾过程中,来自国家统计局在延安挂职的干部坚守岗位、服从指挥,在各自不同岗位上积极投身防汛抗灾工作中。

  让每个受灾群众安全撤离
    “劝百姓撤离看起来容易,实际上不是那么简单的。”志丹县挂职副县长宋雪清说。宋雪清第一时间到包干的志丹县义正镇,到村里逐个排查危窑危房,并劝说群众撤离。
    志丹县地广人稀,整个镇子分布在好几个川道里,经常遇到道路中断,甚至不通公路,好不容易到了老百姓家里,很多人又不肯配合撤离。宋雪清和干部们一起苦口婆心地劝说,对行动不便的背下山,并妥善处理好家禽家畜让群众放心撤离,对少数人实在不听劝的强行撤离。
    志丹县统计局挂职副局长冯沛主动要求和当地统计局的同志们一起下包抓村开展危房排查和撤离劝解工作。村里35户人家零散地分布在30多个山头上,干部们经常晚上很晚了还打着手电筒在山路上穿行。

    志丹县对居住在危窑危房的群众做到了“应撤尽撤”,实现了全县人员“零伤亡”的目标。
   让每个受灾群众吃饱

  在宝塔区,强降暴雨使许多建在山坡上的窑洞基本垮塌或严重受损,首批需要集中安置的就有2万多人,占延安市总需安置人数的一半还多。
    挂职副区长武洁日夜奔波在30多个安置点之间,经常是安顿好受灾群众都吃上了饭,自己却顾不上吃。连续20多天的劳苦奔波,武洁的体重减了4公斤多。她却风趣地说:“这下好了!多年没有实现的减肥目标,现在实现了。”
    随着需要安置的人也越来越多,武洁总是耐心解释,劝大家尽量投亲靠友,劝流动人口尽量返乡,多种渠道安置。每天30多个集中安置点跑下来,她的嗓子喊哑了、腿站肿了。在武洁的奔波劝说下,宝塔区集中安置人口从最高峰四五万开始逐步回落,做到了平稳集中和疏散。安置点没有出现大的疫情爆发,受灾群众在安置期间吃住等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千方百计保路畅通

  7月13日早上,甘泉县一条县道出现险情。挂职副县长郝胜龙立即跟随甘泉县常务副县长冒雨全程查看了60多公里公路上的所有问题路段,及时调度有关养护人员到出险路段抢险,安排交警在路口拦截大货车,防止出现意外事故。15日凌晨5时,西延铁路县内段路基塌方,接到报告,郝胜龙立马奔赴灾害地点,协调处理抢救事宜。
    24日,一场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和洪水,将210国道劳山段的涵洞堵塞、路基冲毁。郝胜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和工人们一起拉枕木、抬钢管。国道边有个水渠的涵洞急需疏通,郝胜龙从老乡家找来一根长铁管,跳进了一米深的水渠中进行疏通。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几个干部也纷纷下到水渠中,共同排除了隐患。
    整个防汛抗灾期间,甘泉县没有人员伤亡和交通事故。

  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富县挂职干部尚雷作为协管农业的副县长,主要负责老城区内涝清淤、街道疏通等工作。他与抢险队员同吃同劳动,动员全县干部群众7000余人次,组织救灾抢险突击队7支,调度装载机械80余辆,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挂职统计局副局长的刘志,经常穿着厚重的雨靴,顶着烈日挥舞铁锨铲淤泥,手上磨起了水泡流出了血,简单处理后,又继续加入到清淤劳动大军。经过连续奋战6天,富县城区共清理淤泥约9万余立方米,彻底排除了内涝积水,清理了主街道和人行道,疏通了堵塞的排水管道,恢复了城市供水,使城区居民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挂职干部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来陕挂职时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的话:了解陕西、融入陕西,做到身入心融,不负重托、有所作为,真正使自己经受一次思想和作风上的洗礼,献计出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推动陕西发展中建功立业。(陕西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