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米脂婆姨”杜芳秀的兰台人生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8-21 08:27

    “米脂婆姨”以其俊俏、聪慧、贤淑、能干而闻名遐迩,享誉全国。而米脂县档案局局长杜芳秀虽然少了些“米脂婆姨”的俊俏、贤淑,但却多了些“米脂婆姨”的聪慧、能干。正是这种独特的女性特征,使杜芳秀让米脂县的档案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8月14日,记者随同《中国档案报》寻找“最美档案人”采访组,来到农民革命领袖李自成的故乡——米脂,对杜芳秀进行了采访。
    杜芳秀1984年高中毕业后,经考试被录用到米脂县郭家砭乡任团委书记。四年后因工作出色被调到县档案局工作,从此与档案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到档案局开始从事接待工作,在开始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她就接待查档者200多人次,查阅档案600多卷,帮助有关单位和需求者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她的同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教师,1962年被精减,1978年落实政策时申请恢复公职,可无凭无据始终未能得到解决。杜芳秀知道此事后,便主动帮他从一卷卷档案中查找线索,最终在县教育局的一份文件中找到了他的名字。这位老师事后逢人便夸:“如果没有杜芳秀,我的事业和这一辈子,也许就被耽误了。”
    1997年,杜芳秀任档案局副局长,2007年6月任局长。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她都是忘我地在工作。

    米脂县的文化底蕴深厚,且又是革命老区,为了保护好日益稀缺的历史遗存,杜芳秀悉心搜集散落在民间的档案史料。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姚镇一户人家珍藏着一块古匾,几经周折,找到了这块匾。经考证,这块“造福桑梓”的木匾,原是1925年陕北爱国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兴办教育、仗义疏财,四邻乡亲为感恩敬送的匾额。据统计,在杜芳秀的努力下,米脂县档案局先后征集了1500多件有价值的珍贵档案资料。
    征集档案资料不易,保管、保护、抢救、开发这些档案资料更不易。米脂档案局收藏着从汉代至民国时期的档案共18个卷宗、3652卷、962件,革命历史档案179卷,由于历经久远,多数文档字迹模糊、退化严重。杜芳秀和她的同事们通过手工抄写和药物抢救,使39卷、506页、37万字的宝贵历史档案和遗存免受损失。
    米脂县高西沟是当年我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也是当代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的佼佼者。在千山万壑的陕北高原中,在一片漫漫贫瘠的黄土高坡中,高西沟是一颗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的绿色明珠。为了把高西沟的历史完整清晰地呈现给后人,2006年那个冰雪料峭、寒风刺骨的冬天,杜芳秀带着她的同事驻进了高西沟。当时高西沟的档案被一筐筐、一箱箱、一捆捆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的重要档案还存放在当事人的衣柜里。杜芳秀和她的同事吃住在村民家,不畏严寒,对高西沟的所有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甄别、鉴定、分类、装订、立卷。高西沟有几任村支书?第一任书记是谁?他们在任的时间又该如何划定?当时没人能说得清楚。杜芳秀和她的同事一户户走访群众,一个个询问党员,终于廓清了高西村50多年的发展历程。2012年,省委组织部按照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要求建立“高西沟党建展览室”,任务两个月就完成了。组织部门的同志说,如果当时没有档案局前期辛勤的工作,这个展览室很难在短期内建成。
    据介绍,杜芳秀从事档案工作25年来,跑遍了全县180多个基层单位,帮助高西沟等全县396个行政村建起了村级档案室,其中有一半达到了规范要求。同时指导绥德、吴堡等兄弟县和市县有关部门建立档案室80多个,整理档案40多万(册),培训基层档案业务人员970人次,促进了米脂县乃至榆林市档案事业的发展。
    自古忠孝难两全。杜芳秀献身档案事业,却亏欠了亲人很多很多。她的爱人高怀岗带着“埋怨”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两个故事。一是接送孩子的事。一次她因工作忙加班忘了接孩子,晚上回到家才想起孩子,慌忙中惊动了邻居和她分头寻找,最后发现孩子在自家烟囱旁睡着了。一是家里盖房子的事。当时她正在县医院忙着整理档案,亲戚朋友劝她请几天假,她却说:“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她看到丈夫劳累憔悴的样子,内心虽非常愧疚,但还是一天假也没请。
    杜芳秀把爱和情感全部奉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党的档案事业。(陕西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