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草根”检察官周经发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9-17 08:22
 斑驳的墙壁、脱漆的门板,30多年的62平方米老屋里,连个像样的衣柜都没有,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台用了两年的电脑……今年6月18日,56岁的检察官周经发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晚。

  周经发生前历任海南省文昌市检察院公诉科、法纪科和民行科的科长。20年来,老周办案逢疑必查,从不打退堂鼓,从不交糊涂账。用他自己的话说,“要让办的每件案子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推敲”。

  在公诉科,他带领干警审查起诉各类案件417件664人,所办案件法院均作有罪判决;在法纪科,他查办渎职案件线索14件,立案4件,没有一起错案;在案小事杂的民行科,他照样办了几件大案要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3.44亿元。

  身上的蓝色制服洗得发白、稀疏的头发、平和的笑容,老周走在人群里和普通百姓别无两样。老周说,越贴近群众,越能办好群众的案子。

  第一次见到助手关兴,老周说:“小关啊,你跟着我会比较吃亏,不能接受当事人吃请。”这是入门规矩,也是老周做政法工作32年一直恪守的原则。

  可3年下来,关兴觉得跟着老周一点都不吃亏,老周是全检察院人人钦佩的办案高手,如今更成为全省检察官学习的楷模。

  每逢有人拎着烟酒上门求情,平日里温和的老周会板着脸,给人吃闭门羹。有一回,一个案件的当事人上门,趁老周不注意偷偷放下一个鼓鼓的“信封”就走了。老周发现后急忙追了出去,退回“信封”,还把对方训斥了一通:“案子不是这样办的!”

  案子该怎么办呢?

  “多为百姓想一分,我们的工作就多一分支持。”怕耽误当事人照料鱼塘,老周跑了50多公里路上门做笔录;考虑到当事人岁数大又住得远,老周亲自开车接送……老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无数人感受到了“草根” 检察官的情怀。

  2012年,东阁镇排田村村民陈宋霖与林某因土地纠纷闹上法庭,法院判决陈宋霖败诉。陈宋霖不服,多次上访却四处碰壁,憋了一肚子怨气,想过最坏的打算。后来案子转到老周手中。

  “不要躁,坐下慢慢说。”老周递给陈宋霖一杯茶水。陈宋霖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礼遇,心火消了一大半。

  当天下午,老周就赶到村里,挨家挨户调查情由,还冒着雨、赤着脚,下田里取证。证据面前,林某心服口服。法院也最终纠错,陈宋霖拿回了1600元的赔偿款。深受感动的陈宋霖,给老周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监督扶正义 廉政得民心”。

  同事们说,老周是永远在办案路上的人。“3日,找锦山自来水厂厂长做笔录;6日,去翁田案发现场录像;8日,上省里汇报情况……”老周的办案笔记上,清晰地记录着他生前最后3个月的足迹。

  今年初,群众到检察院告状:湖山水库污染,影响周边乡镇4万村民的用水安全。看到群众着急,老周坐不住了。

  炙热的太阳晒得脊背发烫,老周却连续多日行程300多公里,穿过4镇18个村,把与水库相关的人员访了个遍。怕耽误行程,老周时常蹲在水库边上,吃几口自带的干粮垫肚子。

  在生命倒数的10多个小时里,老周还和检察长讨论湖山水库问题的解决对策,并坚持写完了关于湖山水库污染治理的《检察建议》,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妻子让老周吃点宵夜再休息,老周说“明天还要出差,得早点休息”,洗完澡便睡了。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他最后的遗言。6月18日凌晨3时,睡梦中,老周疲惫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人民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