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结婚前,她还在调解现场;母亲病危时,她在加班工作;群众需要的时候,她总是立即赶到……今年50岁的浙江省海盐县元通街道司法所所长姚爱根,在基层工作31年。从事调解工作9年来,一心扑在调解纠纷上,矛盾调处成功率达98%。她先后荣获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调解能手等荣誉称号。
“哪里有不稳定因素,哪里就有姚爱根的足迹;哪里发生了重大纠纷,姚爱根就出现在哪里。”这是当地老百姓对姚爱根的赞誉。“虽说她是个女同志,身体不太好,但干起事来像个拼命三郎。做啥工作,非把工作做得顶呱呱不可。”这是当地领导对姚爱根的评价。
用心去接近群众
在元通街道,对工伤、交通事故等重大事故的平息和赔付处理,都离不开姚爱根的参与。
2010年10月15日晚上,胡某驾驶一辆二轮摩托车撞伤了许某,许某被送到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当时,许某的公公因病长期卧床需要人照顾,丈夫四级残疾无法正常工作,女儿只有5岁,身为顶梁柱的许某一直是全家人生活的希望。她的意外身亡,让整个家庭陷入了绝境。而肇事者胡某的家庭条件也相当困难。针对这样两个特殊的家庭,姚爱根知道,要解决好这起交通事故,其难度可想而知。巧的是,两天后就是姚爱根儿子举行婚礼的大喜日子,作为一个母亲,她应该在家里操持。可是,为了及时稳妥地调解好这起交通事故,姚爱根顾不得多想,立即召集司法所其他人员开展了调解工作。
经过6个多小时苦口婆心的调解,终使双方达成了协议,胡某一次性赔偿许某家庭所有费用共计45万元。为了这笔赔偿款,胡某将家底全部拿了出来,找亲戚朋友借了大部分,剩下的一部分,胡某靠打工挣钱分多次付清。
这起交通事故能在最短时间里达成圆满的调解结果,让姚爱根十分欣慰,她甚至忘记了对儿子的愧疚。
姚爱根为自己立下这样的规矩:当事人一进门,要主动打招呼、让座、倒茶。“因为只有让当事人感到司法所像家一样温暖,调解员像亲人一样热情,他们才会敞开心扉说心里话,才会支持和理解调解工作。”
姚爱根常跟同事说:要化解群众间的磨擦纠纷,不能光背几条法律条款,更不能用简单的工作方法,而是要用心去接近群众,以诚待人,以情感人,要站在群众的立场调解。根据调解工作的规律和不同类型的纠纷,姚爱根总结出“四心”、“四快”调解工作法,即调查情况要细心、调解疏导要耐心、调解劝导要热心、调解处理要公心;到达现场快、调查情况快、分析案情快、调解平息纠纷快。
人活着的时候就要多做好事
作为一名司法所所长,姚爱根的工作很忙,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等。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她还兼职担当了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和诉前调解的诉调员。
1998年,姚爱根被检查出患有妇科巧克力囊肿并进行了手术。在此后3年里,她先后进行了4次手术。2002年9月,因巧克力囊肿复发,她再次开刀,切除了巧克力囊肿和身体一侧卵巢,手术伤口共缝了9针。当时伤口感染,她长时间连续发烧。但是,她只休息了40天,伤口尚未痊愈就拖着虚弱的身体,一边吃药一边投入到工作中去。她说:“手头的工作实在很多,好几项工作上级都是有完成时限的,工作上离不开,很多工作急着要去处理啊!”
每年年底前,多是劳务纠纷集中期,有好几次她累得走不动,回不了家,但仍然坚持着,苦撑着,因为她有一个心愿:让民工开心地来,愉快地走。
有一年春节前,辖区一家服装厂老板欠薪逃跑了,情绪激动的员工不让老板娘吃喝,也不允许其上厕所,有些员工甚至砸坏工厂设备。姚爱根赶到现场时,老板娘已经休克,员工仍不让其去就医。“如果这样下去,肯定会出事。”面对情绪激动的员工,姚爱根苦口婆心地对他们讲道理:“老板这些年没有欠过工资,上半年还借钱给你们发工资,现在有困难了,你们也应该用一种平和的方式协商解决……”她一席推心置腹的话,终于打动了员工,同意她将老板娘带走。
经过16天的不懈努力,姚爱根通过帮助要回企业的欠账和拍卖生产设备等方式,终于赶在过年前给员工发放了工资。但由于连续调解劳累过度,身体一直很虚弱的姚爱根在这16天里先后打了12次点滴。儿子曾问她:到底是自己的生命重要还是解决纠纷重要?她说:“都重要。纠纷当事人我已经约好了,纠纷解决了再去医院好好治病也来得及的。要是真的死了也没有办法,人活着的时候就要多做好事。”
为了工作没能陪母亲走完最后一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廉政建设方面,姚爱根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格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姚爱根一直说,31年的工作生涯中,她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母亲。
有一天,领导通知姚爱根晚上要加班,接到电话的时候,她正巧坐在母亲的病床前。她考虑再三,还是对母亲说:“今天晚上有点事,我就不过来了,明天再来看您。”母亲抓着她的手说:“我身体不行了,今晚你能来还是来吧,我怕过了今晚就看不到你了。”看着母亲不舍的目光,姚爱根实在不忍,便回道:“如果早的话,我一定过来。”没想到,这一忙就到了第二天凌晨3点多,可一回到家,她便接到了哥哥的电话,说母亲病危。当姚爱根匆匆赶到医院时,母亲已不能开口说话了。
说到这里,姚爱根哽咽了。她擦拭着眼角的泪水,断断续续地说:“我没能跟我妈说上最后几句话,我是我妈唯一的女儿……”
姚爱根想到母亲在病重住院的9个月时间里,她竟没请过一次假好好陪伴母亲;曾答应和母亲照张合影的约定,因为自己忙于工作,直到母亲去世也未能如愿,这是她一生最大的遗憾啊!
姚爱根说:“我的性格适合做调解这份工作,只要身体允许,只要组织需要,我会一直坚持的。”(中国纪检监察报 记者 颜新文 通讯员 张妩 马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