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海军413医院麻醉科护士长王海文来说,却是一个生命中绽放华彩的时刻。这天,她和全国其他5名第四十四届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一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像南丁格尔手中的红烛,王海文二十四年如一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谱写了一曲白衣战士追梦、圆梦的奉献之歌。
“提灯女神”
年轻的王海文穿着洁白的护士服,手捧蜡烛,面对南丁格尔像,庄严宣誓。那一年,她21岁。
南丁格尔说:“护理本身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麻醉科护士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手术成败。入院第二年,王海文就通过考核,加入了医院战备要求最高的海上应急医疗队,一干就是24年。
2007年7月,由于表现出色,组织安排王海文进入护理操作最严、责任最大的手术室担任护士长。
2009年7月,“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正式列编,作为医院船岸基依托医院的手术室护士长,医院船先进的手术室配置和布局,既让王海文欣喜万分,又让她倍感压力。
从此,只要一有机会,王海文就主动登船进行学习研究,在船上一呆就是五六个小时。近3年来,王海文所在的麻醉科先后派出了7名护士随医院船执行海外医疗援助任务,未发生一起差错和事故。
2010年9月,在刚刚完成176天亚丁湾护航任务急需休整的情况下,王海文又主动请缨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2010”任务,她想把“提灯女神”的温暖传递到两大洲两大洋。
而这一年,儿子参加中考,老母亲又因为冠心病复发住进了医院。
非洲是艾滋、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的重灾区。作为医院船手术中心护士长,王海文每天都要服务12小时以上,最多时一天要保障13台手术。
都说护士长是手术室的大管家,为医生手术准备敷料包,王海文每个都要检查三次以上;看见手术室的门牌有少许锈迹,王海文就用酒精纱布反复擦拭,直到闪闪发光;清洗、更换病床上的床单被套,王海文一干就要到凌晨才结束;对手术中心进行全方位洗消,及时处理病人的分泌物和医疗垃圾,王海文总是抢着最脏最累的干。
在茫茫大洋、异国他乡,王海文先后健康体检3000余人次,静脉输液等护理操作400多人次,保障和配合手术100余台次,全程参与了急性肠梗阻、输尿管结石、胆石症、双上肢及颈部烧伤等20余例急危重病例的抢救工作。她用不知疲倦的奔忙身影、阳光温暖的动人微笑、守护生命的天使之心践行着南丁格尔“人道、博爱、奉献”的国际主义人道精神,把中国人民的友谊播撒到两大洋两大洲。
“先锋战士”
“我是一名军队医护工作者,军人就要时刻保持备战打仗意识和召之即来的战斗作风,作为一名海军野战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在海上摔打自己,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从入伍第一天起,王海文就对自己肩负的使命职责有着清醒的认识。
只要医院有出海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王海文总是第一个写请战书,生怕错过每一次出海保障的机会。
那一年,东海舰队组织舰艇编队进行远海训练,需要413医院派一支10人医疗小分队随舰艇保障。考虑到王海文刚执行亚丁湾护航回来不久,抽调保障此次任务的人选中没有她。
得知情况后,王海文立即给院长王文军打电话:“院长,此次医疗保障任务时间长、物资装备多、标准要求高,我是骨干为什么不安排我参加?”
请战书中,王海文这样写道:“我属于党,属于人民,属于大海,我愿和可敬的官兵一起战斗,共同为海军走向深蓝贡献力量!”
在王海文再三要求下,院领导同意了她的请缨。
在海上医疗保障期间,王海文不仅要做好自己分管上百种物资器械保障,还要耐心为官兵做好心理疏导服务等工作。
与王海文一起执行任务的队员回来都介绍说,王海文几乎每天都是最早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眼睛熬肿了、手磨破了对她来说是常有的现象。
由于工作需要,王海文先后在医院妇产科、门诊科、传染科、麻醉科等科室工作过,不论调到哪里,不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在团队传递一名先锋战士的正能量,所在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军优质护理示范医院”、“全军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等荣誉。(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