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严忠华:植根百姓的最美党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1 08:31

  28年来,他坚守在乡镇基层岗位第一线,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深入基层的工作激情,迸发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光辉;28年来,他坚持原则严于律己,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他,就是被浙江省常山县基层群众称为“最美党员”的严忠华。

  百姓说:我们渠道里流的,都是他的汗水

  从1985年到2006年,历经四乡镇,严忠华在常山县当了整整21年的水利员。“我们渠道流的,不是水库来的水,而是严忠华的汗水!”说起这个水利员,他待过的乡镇里的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1999年7月,正值夏收夏种双抢季节,常山县狮子口干渠发生倒塌,下游三个乡3000多亩水田等水下种,群众急得团团转,天天到乡里要水。“这不是我负责的区域,可是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我不能坐视不管!”怀着对农村百姓的深厚感情,时任原阁底乡水利员严忠华毅然到水利局请战,主动要求负责组织抢修,并且保证在5天内完成,让老百姓及时用上水。

  立下“军令状”后,严忠华便不顾天热、路远,马不停蹄地组织人员进行突击抢修。交通不便,他就每天早早起来从阁底骑自行车去孔家弄渠道倒塌地段;时间有限,他就挽起袖子和抢修队员一起上;衣服湿了,他就脱下来拧一拧继续穿……5天里,他和30余名抢修队员每天抢险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终于成功完成渠道抢修工作。

  10年间,在严忠华的努力下,当时他所负责的阁底乡的水利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共衬砌三面光渠道11公里,加固防洪堤300米、加固堰坝4处、泵改机埠4处、加固水库3座山塘3座。正是因为他的辛勤付出,2003年,在常山县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情面前,阁底乡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没有因水利问题造成一块稻田绝收。

  他说:把群众放在第一位,绝不马虎

  2006年,严忠华被提拔为青石镇副镇长,对群众的承诺却依旧:“我是副镇长,肯定是把群众放在第一位的,绝对不会有半点马虎!”

  “青石有31个村,不说所有的村民,至少每个村的两委班子,我全部认识!”5年里,严忠华的足迹几乎遍布青石镇每个行政村,把整个青石镇角角落落的情况全都摸了个透——他在农村老党员王崇正家一坐就是半天,唠农村的出路、农民的出路;他和老百姓一起研究文化活动中心场地的地面到底怎么铺,跟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大伙都说严忠华不太像官儿,因为“他一点没有官架子”。严忠华笑笑:“我就是一名党员。”

  2011年6月19日凌晨4时许,青石镇砚瓦山村暴雨如注,马车溪洪水猛涨,048道路全面受淹,砚瓦山三十几户人家进水。严忠华立即组织村两委干部一起抢险。

  “山里的水大得太吓人了!”当他正忙得焦头烂额之时,胡水清家的媳妇湿淋淋地跑过来,“我好不容易逃出来,雨太大家里两个老人出不来!”胡水清家正是在砚瓦山村雪坑里的最高处。

  严忠华立刻向镇长请示带人去山上设法组织营救。“山沟里洪水太大,一路塌方,实在太危险,还是别进去了。”几个村民纷纷劝说。“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就必须去救!”说着,在老人家三儿子的带路下,严忠华便和镇人武部长一起冲进了雨幕中。

  桥淹了路冲了,他们绕道翻山;雨大得看不清脚下,他们摸索着前进……当他们赶到时,只听“哗”的一声,眼前的房子正好倒塌,变成一堆断壁残垣,两位躲在房子边田坎底下的老人正瑟瑟发抖,根本挪不动腿,随时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

  “老人家,别怕!”在这个危急的关头,严忠华不顾眼前湍急的洪水冲上前去,把两位虚弱的老人拉了上来。随后,三儿子背着80多岁走不动的老父亲,严忠华挽着80多岁的老奶奶终于安全离开危险地区。俩老感激地对他说:“我们两条老命,是你捡回来的啊!”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把党员干部的分量称得分明:“老严是个好干部。从水利员到副镇长,他一点都没变,心里有我们,我们愿意听他的话。”

  同事说:365天,他有360天都在村里忙

  2011年,严忠华调任青石镇人大主席,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一口气兜下了镇里6个村的“美丽乡村”创建、中国观赏石艺术长廊建设、西气东输建设、信访维稳中心突击工作、联系三个村等……

  严忠华身边一些人好意提醒他,论年龄、论资历、论岗位,他都不需要再跑在政府工作一线了,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别“犯傻”。

  “老百姓需要我,工作需要我,我就得上!”就这样,严忠华毅然决然揽下了这些重活。“365天,他有360天都在村里忙。”提起他的忙碌程度,同事一致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老严,下雨了,撑把伞吧。”“大哥,走累了来我家喝口水!”在青石镇,老百姓不把严忠华当“外人”,总有人想请严忠华吃顿饭,或是捉来自家的土鸡“表示一下心意”,都被他婉言谢绝。在阁底乡工作期间,进城回乡都是自己买票坐中巴,看见家庭较为困难的老百姓还会帮他们也买一张。被群众们亲切地称为“只帮忙、不添乱,光干活、不吃饭”的好干部。

  一声“老严”的称呼,反映出多少亲民爱民之情;一个“大哥”的称谓,反映出多少与百姓的知心贴心;一句“不太像官儿”的评语,反映出多么生动的公仆形象。这些朴实话语来自于严忠华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所办的一件件实事。

  妻子说:如果他能抽点空陪陪我们,该有多好

  严忠华有个幸福的家庭,聊起老严,妻子余利庆虽然嘴上说“如果他能抽点空陪陪我们娘俩,该有多好”,但还是能理解丈夫,毅然包揽了家中的一切。

  2010年一天的傍晚5点多,余利庆打电话问严忠华回不回家吃晚饭。“山上着火了,刚刚救火下来呢,应该回家吃的。”电话里,他简单地回答。然而,煮好了晚饭的余利庆左等右等,等到饭菜都凉了都没有等到丈夫的人影。正当担心的时候,电话响了起来:“火又着了,我在山上扑火了,你们吃吧!”还没等她说一句话,那边的电话已匆匆挂断,只留下“嘟、嘟……”的忙音。

  火大不大?他有没有危险?情况怎么样了?担心着丈夫安危的余利庆,一颗心始终悬着。半夜11点左右,敲门声终于响起。她打开门,只见门口站着一个黑不溜秋的人。“脸上被火熏得黑乎乎的,只看得见眼睛。”这个“黑人”正是严忠华,余利庆一边心疼,一边还是默默地递上毛巾,收拾起了丈夫被熏黑的衣服。

  像这样的场景,她已经数不清经历了几次。“有一次也是去救火,回来的时候,他衣服的肩膀上都被烧了一个大洞。”而每次饭后总是一个人去散步的余利庆被别人问起丈夫,也总是笑笑说“他在忙”。

  25年来,由于忙于工作,严忠华错过了太多——他错过了和妻子的各种纪念日,错过了儿子的咿呀学语、蹒跚学步,错过了家里的无数聚餐……其实,对于这些事情,严忠华都记在心里:“工作忙,没照顾好他们娘俩,我想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