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入党的许会芳,转年就挑起了金桥街流芳台村党总支书记这副重担。那年他才25岁。之后,在村支书这个岗位上,历经多次换届选举,他连任一干就是30多年。每当谈起他多年担任村支书的话题,个别不明实情的外村人说他是因为人缘好,而他自己则坚信:在群众眼皮底下做事,只有廉政勤政,才能赢得大家信任。如果总想为自己捞好处,迟早会被老百姓赶下台”。
上任之初,许会芳就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约法三章:一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优亲厚友,以权谋私往家捞;二不准向村民、企业吃、拿、卡、要、报;三要出满勤、干满点、讲实效。
一诺千金。从此,许会芳的时间表里排满了流芳台村的大事小情,他带领班子成员不分白天黑夜、周末假日,为村里跑项目、签合同、搞建设、忙拆迁……。工作中,为节省开支,他经常是骑着自行车市区部门、街道站所、村里工地来回跑。一次,村里的工作人员把几枝用完的空笔杆顺手给扔了,他看到后捡回来重新装上笔芯接着用,并规定村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发1支水笔,用完后只换笔芯不换笔。由此,村民们送给他两个绰号,一个是“许大忙人”,一个是“许大抠门”。
对自己和班子成员苛刻,但对百姓的事则竭尽全力。
2010年,该村分还迁房时,一些村民由于自家宅基地少,且家中人口又较多,分房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他反复与村两委班子、上级主管部门协商,帮助用足政策,使他们住上了宽敞的楼房。有的村民为了答谢他,给他送物送钱,他都一一谢绝。他说:“虽说钱不扎手,可公私要分清。这钱要是收下了,会扎我的心。”
2006年,国家重点工程——空客A320项目落户流芳台及周边五个村。流芳台村的土地变成了空客的组装车间。2009年,流芳台村成为东丽区集(集体资产)改股(股份制);农改非;村改居;城乡一体化等“三改一化”的试点,也成为全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试验区。为打好这场硬仗,他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地盘查核对,不遗漏,不隐瞒,不留死角,历经4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在全区率先完成了村级集体组织产权改革,建立了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运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并在很短时间内,追回了长期拖欠的60万元租金,向村民提供了一本清楚账、明白账,清廉账得到村民百分之百的确认通过。
“三改一化”村民虽然获得了土地补偿金,但怎样使村民收入得到长久保障?他和班子成员着手摸索解决之道,那就是动员全体村民入股,让“鸡”下蛋,让“蛋”生鸡。很快,该村成立起了流芳投资有限公司,他被全体股东选为董事长。从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以新的身份开始生活创业。2010年1月28日,全体股东初尝分红的喜悦。当69岁的杜大爷拿到1000多元的分红时,激动地说:“成立投资公司,把大伙的钱集中起来再增值,这叫细水长流。事交给会芳他们办我和乡亲们一百个放心。”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他带领两委班子坚持精神文明同步前进,把惠民利民的事做到实处。投资400余万元,建立了村民活动中心,为每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建立了中心公园,改造了自来水管网;年年慰问老党员、困难户,为考入高等学府的孩子提供奖励,并在股金中设立了72万元独生子女奖励股引导优生优育。2008年汶川地震募捐,他们这个500多户的村子一天就募集个人捐款近12万元。
村里的事务越来越顺手,公司越做越大,如何公正用权摆在许会芳的面前。他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在落实农村工作“六步法”、“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等十几个村规民约。无论是征地撤村这样的大事,还是像慰问困难群众这样的微小支出,都要根据规定经过理财小组、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同意,同时,还将每一件事、每一笔用款详细向村民公示。他说:“作为村官,手中多少掌握着一些权力。要说工作中没有诱惑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贪了占了,老百姓会在背后戳脊梁骨的。”
一草一木当晓百姓利益,一言一行不忘初始誓言。就是凭着这股劲头和精神,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一个有1400农业人口,贫困落后村,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自然文明生态村,2010年,村集体纯收入16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6000多元。并多次荣获市级红旗党支部等先进荣誉,许会芳被评为天津市廉政勤政优秀党员干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天津日报》等多家媒体深入流芳台村采访报道。每次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总是深情地说:“我是流芳台的孩子,受乡亲们的委托管理这个村,就是要为大伙能过上城里人的日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王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