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多面书记”张六三——记蒲城县龙阳镇东王村党支部书记张六三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4-23 08:16
    他说:“农村最大的事是发展产业,农民最大的事是腰里有钱。千方百计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各项工作最重要的,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贫穷面前,他敢于实践,勇为人先,不怕冒险,创造了一个“农业传奇”:

  春天万物复苏,农村一片繁忙景象。

  因为是第一次见面,记者一进东王村的村委会就客气地寒暄:“张书记,最近大棚里活很忙吧?”

  没想到,张书记却乐呵呵地说:“其实我刚刚从山东回来,大棚那边村民都在按部就班忙作务哩。”

  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张六三接着说,目前村上的大棚金寿杏,大棚无籽西、甜瓜长势都很好,销路更是不用愁,他就找了个机会跑到山东考察了一些新品种,还带回了珍珠油杏、大粒樱桃等十几个新品种的苗子。

  “每种苗子我都没多买,准备先在村里的新奇特优实验基地种植两三年再看看,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向村民示范推广!”

  “农村最大的事是发展产业,农民最大的事是腰里有钱。”采访中,张六三告诉记者,1975年和2000年他两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但这两次给他的感受却完全不同。“前些年,大家把农村基层干部形象地比喻为‘四队’干部,即催粮要款的突击队,刮宫引产的执行队,突发案件的消防队,疑难纠纷的别动队。2000年我二次上任后,想得最多的就是搞好产业调整,增加村民收入。”  

  十余年来,张六三带领东王村党支部一班人,把“四队干部”变成“五跑干部”,即跑项目,跑资金,跑技术,跑信息,跑销售。后来,又把“五跑干部”变成“四员干部”,即科技知识的传播员,科学技术的推广员,新优品种的示范员,产品销售的推销员。并在科技、种植、信息、管理等观念上不断学习创新。

  2011年,东王村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这再次坚定了张六三一班人“建大棚、创大业、赚大钱”的决心和信心。

  2012年,张六三适时提出了“理清发展思路,提升发展档次,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二次创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其主要内容是强力推行“五改”,即改小棚为大棚,改三膜为四膜,改平面栽培为立体栽培,改土壤栽培为无土栽培,改瓜棉套种为瓜菜套种。这些都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新的思想基础。

  “我们始终把工作的好坏,定位在群众是不是真正赚到真金白银。你再能的干部,再新的观念,再大的园区,没有使群众钱包鼓起来,那就叫起早不拾粪——白忙活了。”

  据了解,2013年,东王村全村农业产值5600万元,人均产值3.11万元,扣除35%成本,人均纯收入2.02万元,比1999年人均纯收入925元增长了21.8倍。

  他说:“干部一定要朝前扑,群众才会跟着来。你是一个外行,咋个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你都穷的不行,咋个带领群众致富?”困难面前,他带头实干,以身作则,倒贴资金,兑现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诺言:

  2000年,上任不久的张六三决定建立东王科技示范园,当时资金非常困难,为了给群众做个样板,他动员每个村干部入10股,5000元,10个组长每人500元,这才带动40多户群众都入了股,征了3.5亩地,栽培了芦荟和速生杨。

  但眼看着马上就入冬了,如果不尽快建起日光温室,芦荟就会冻死。张六三又带着村上的所有干部加班加点地打墙、焊梁、扎棚,有的群众还编了首顺口溜形容当时的情景,“早晨6点半,中午一顿饭,晚上披星戴月干”。

  不巧的是,连日来的劳累使得张六三腰椎间盘突出病复发,疼痛难忍,但他仍然坚持到地里和大家一块劳动,许多群众深受感动,主动义务参加了劳动,终于奋战20多天,把棚建起,芦荟挪进去了。

  2002年秋季,为了让园区规模化,东王村在号召村民大建日光温室的过程中,一些人说跟上张六三非把账背上不可。

  张六三就带头建了2个,并动员他的3个外甥都建了棚,随后,所有村干部和大部分组长也都建了棚,群众这才踏实了。后来经过3个多月奋战,40棚日光温室和33个14米大棚终于建起来了,第二年春季投入使用,现在已14年了,每棚金寿杏产值约3万元。

  “以身作则是无声的命令,农业能不能取得好效益,关键在于科技支撑。”

  在这方面,张六三不仅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努力把自己变成懂技术、会经营、能赚钱的行家里手,还带领一些干部群众多次考察学习,使东王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村民增收步入了快车道。

  刚上任的整整一年时间里,张六三自掏腰包,十上杨凌,四下山东学技术,学经验,作考察,请专家。

  为了提高支部一班人的科学致富本领,张六三又多次组织干部和部分群众到周边10多个县(市、区)参观学习。

  2008年,张六三和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能人20名,参加了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考试,其中包括他在内的8人取得了高级农技师职称,12个人获得中级农技师职称。

  这些举措不仅打消了一些村民害怕失败的疑虑,还让村里的一些党员干部群众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一两门致富本领。特别是高级农技师孙新民、王京洲、杨志俊等,现在除为本地群众教技术外,还经常被河南巩义,铜川新区,四川简阳等地高薪聘请。

  村子变美了,村民变富了,张六三在群众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但在家里的地位却似乎不断走“下坡路”。因为相较之下,张六三已经成为村里的“贫困户”

  这些年,在带头发展村产业经济和学习新技术、购买新品种等方面,张六三不仅把自己在司法所的那点退休金搭了进去,还四处借亲戚朋友的钱。有一次,他准备“偷”自家支票时,被老伴逮了个正着,至今都为此感到愧疚。

  据了解,这些年张六三每年都要垫付5-10万元,最多一年垫了20多万元。

  2009年,张六三托人找关系,跑了几十次,终于为村上争取到日光温室保温被补贴项目,为了赶在上冻前把棉被拉回来,他先后到大荔保温被厂去了8次,最后一次是12月4日,中途遇上了车祸,额头上碰了个口子,缝了8针,老伴气得直埋怨,说整天跑的不知道为啥?搭点钱也就算了,这回还差点把命搭上,这日子还咋过?

  “咱党员干部,一定要朝前扑,你说得再多,不如干一件实事。你是一个外行,咋个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张六三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诺言,他心里想的,脚下跑的都是东王村的群众能多些收入,多赚点钱。

  张六三带的队伍始终是群众的“领头羊”:全村三委会和90%的干部都有自己的示范棚、帮扶棚,监委会主任孙新民就建了9个日光温室,平均每亩棚收入3万元左右,并发明了杏套袋技术;党小组长王丰产建棚量大,共100多亩大棚,2013年收入达40余万元,全村最高。党员王余粮、芮秋良,每年为群众销售瓜果4万吨;村会计王拴岗试验示范珍珠油杏,合作社试验示范48个新特奇优品种。

  采访中,50多岁的村干部康堂民说:“如果没有张六三书记,就没有我们东王的今天。”

  他说:“我们农村干部是芝麻大的官,露水大的前程,不想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群众需要你干的事,把它干好了,群众满意了,你就是好干部,好党员。”成绩面前,他恪守本分,永不满足,锐意进取,书写了一幅生命图腾:

  十几年来,张六三为东王村和他个人赢得了多项荣誉,他先后受到了原省委书记赵乐际、原市委书记马中平等领导的肯定和表扬。然而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鲜花和掌声,张六三太清楚他肩负的责任。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最前沿。我们最了解群众的需求,最掌握群众的难处,最看到群众的疾苦,最发现群众的创新,最体会群众的苦乐。”张六三说,多年来,他在园区建设、土地流转、资金不足等方面,始终都把自己放到最低,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始终把解民忧、化民怨、帮民困、排民难、助民富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园区发展千难万难,土地流转最难。针对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建大棚、连片集中、整体推进的要求,和部分群众不自愿的矛盾,张六三采取了效益引导流转,用大棚和温室的经济效益引导群众自愿流转,土地互换流转,亲朋私人流转,合作社收购流转,村两委会做工作流转等方式,多开会,多谈心,多做工作,多解决实际困难。

  经过了大家的努力,全村共流转土地2200亩,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土地支撑。

  规模上去了,资金不足制约着园区发展的速度。针对这种现状,张六三和班子成员先后兵分三路,利用各种资源,每年给农民解决各种资金300多万元。从2011到2013三年时间里,东王村干部为村民争取扶贫贴息资金、创业促就业无息贷款、移民无息贷款等各类资金3000万元。这些宝贵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直接撬动群众投资合计5700多万元,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质量不断提升。

  “管理就是服务,我们所有工作都围绕着使‘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赚大钱’这一条主线。”

  多年来,张六三和东王村党支部村委一班人在基础设施和技术、文化等方面争取各种资金共1500余万元,硬化道路、建成水利设施、新打机井、新增变压器、建设瓜菜交易市场,新特奇优苗木展示中心、建设七位一体村民服务中心。并配备了多台电脑、投影机、摄像机等远教设备,还建起了农家书屋等。

  “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农业、用现代流通理念做活农业、用现代金融理念做强农业、用现代生态理念做好农业。我今年68岁了,不管今年换届还担任不担任干部,我都要把自己的光和热散发在东王大地上,争取让群众发更大的财,赚更多的钱。”面对未来,张六三信心满怀。

  今年初,东王村里已经定下了人均纯收入突破2.3万元的新目标,目前村里正在科技创新主攻无土栽培,拿回西瓜有机认证,重点推广果树新品种;让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为东王村续插腾飞的翅膀。

  好雨知时节。采访结束时,点点春雨噼里啪啦地滋润着干涸许久的大棚农田设施,似乎预示着东王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渭南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