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茫茫大海有一抹生命亮色:追记总装备部某基地测量船大队原工程师黄亮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7-10 09:03
    茫茫海面上,中国最新一代的测量船稳稳停驻,200多米的伟岸船身上,测控雷达高高耸立。它还很年轻,但已战功赫赫,16次远征大洋,追随着天宫一号、神十、嫦娥三号进行测控,可以说手里攥着太空飞行器的海面风筝线。

  站在船头甲板,海风飒飒,波涛汹涌。这样的壮阔景象让人似乎理解了为何一个刚刚逝去的80后军官最后遗愿是将自己的骨灰撒在这大海之中,继续见证着这艘船的乘风破浪。

  这位年轻军官叫做黄亮,因恶性神经鞘膜瘤,生命定格在30岁。

  “听到长江五号,那就是我的声音”

  革命老区长大的孩子,自幼听着革命故事长大,有金戈铁马、指点江山的少年梦。2004年,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黄亮成为了上海交大第一批国防生。

  刚入伍的黄亮恰逢总装某基地新测量船组建,参与了新船的设备调试。黄亮主动请缨爬上标校塔进行远场调频,战友说站在塔上往下看简直“天旋地转”,但黄亮行云流水般操作仪器、切换线缆。

  安装新船时,船舱内粉尘弥漫又闷热,进去10分钟,白口罩上就会显出两个“黑鼻孔”。黄亮每天下机舱、钻管道,逐根地排查了3456根电缆。

  他见证了一个铁壳子变身为新测量船的全过程。“我赶上好时候了,做第一任船员,要与船共战30年!”豪情万丈的黄亮在2009年被选拔为作试参谋,全船的指令都要从他嘴里发出。

  2010年,测量船首次执行多目标测控任务,黄亮每天只睡5小时。这一年,某卫星遭遇紧急情况,黄亮不到半小时就组织完成了航线设计、方案拟制等关键应急测控动作,为成功抢救卫星赢得主动。

  2011年初,黄亮荣获三等功。这份工作让他有沉甸甸的压力,更让他觉得无上荣耀,他曾打电话给父亲:“关注一下这几天的新闻,如果听到‘长江五号’,那就是我的声音!”

  “不能选择生命长度,但我能决定生命厚度”

  从2009年开始,黄亮阳光的生活蒙上了越来越重的阴霾——腰部疼痛。疼痛中,黄亮时时与自己作战,没有落下一点工作。

  2013年3月,黄亮被确诊为骶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这是医学界公认的罕见顽症。领导战友们为他捐助20多万,助他第一时间实施手术。但病情恶化,肿瘤转移到脑部,压迫神经,他慢慢失去了听觉、味觉和视力。

  生命的最后十余天里,黄亮住进了基地医院。“脑压急剧增高,这种疼痛是世间之最。”主治医生谌建平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不会相信他坚强得没掉过一滴泪。”

  但他发过一次火。黄亮希望死后捐献器官。爱人不忍、父母不愿,黄亮急了,“你们不同意,我就给部队领导打电话!”拿起电话才反应过来,自己早已听不到了。

  他唱了最后一支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嘶哑不成调。他交了最后一次党费,临终前反复问“我的党费交了吗?”了解他的亲人与战友并不觉得这样的行为难以置信,因为理解他内心深处的感恩,“他把党员看得无比神圣,刚入伍时觉得自己不够格,工作两年后才写了入党申请书。”

  “我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厚度”。他实现了自己的座右铭。

  黄亮的爱人叫吴林玲,同为天之骄子的她为了跟随投身军营的黄亮,放弃了在深圳待遇优厚的工作,来到部队驻地。黄亮因为工作经常几个月回不了家,她独自扛起家的担子。后来,当黄亮身处病痛中,她又担当了他最坚强的后盾:“你即使坐在轮椅上,也是家人在后头推你。”

  黄亮生命的最后时刻,吴林玲选择理解他的想法,“如果可以帮别人为什么不帮,我的心脏还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跳动,对家人也是一种安慰”。吴林玲劝服了公婆一起在捐赠协议书上签了字,“我就当他还活着。”

  黄亮决定无偿捐赠所有临床上有用的器官,肾、肝、肺和眼角膜。由于病情特殊,经过鉴定,他最终捐献了眼角膜,去点亮另一个人的世界。(人民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