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火车站,春运正忙。
不到两分钟时间,东广场前“志愿服务亭”就来了四五位旅客:“我这趟车候车室在哪?”“请问去哪能坐到地铁?”“26路公交车在哪坐?”……窗口前,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妈妈,面带微笑耐心地回答着,还不时站起身、伸出手给询问者指引方向。
一位年近五十的湖南旅客对记者说:“看到她,就像看到了妈妈!”现在,郑州站每天旅客数以万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来过“志愿服务亭”的人,都会记住她,感受到她的慈爱,觉得旅途充满温暖。
左春秀,今年83岁。66年前,她进入郑州铁路管理局工作,一呆就是40年,直至1989年从郑州车站纪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恰逢20世纪90年代务工潮 “井喷”,那时出门坐火车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看着越来越多有困难无处求助的人,左春秀坐不住了。
她开始发动身边的离退休老干部到车站做志愿服务,为旅客免费送水、发放乘车指南、宣讲铁路安全知识……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规模最大时的80多人,他们中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58岁。这一干就是24个春夏秋冬。
“每帮一个人就画一道,一个正字是5个人。” 左春秀指着桌上的工作日志说,最近一周他们最多的时候一天为356名旅客提供了帮助。客流不断增加,服务项目也逐渐增多,从开始的免费送水、宣传铁路安全知识,到后来“有难必帮”,充电、换零钱、找厕所、借打电话……真是应了老人们的一句话:“服务时间越长,服务内容越丰富。”
前几天,一位操东北口音的老人前来“志愿服务亭”咨询退票,老人面色苍白、情绪低落,引起了左春秀的注意,她详细询问了退票缘由。原来老人今年64岁,长期住在新疆,下岗加离婚让他日子过得很艰难,就想去南方气候温暖的地方讨生活,没想到在郑州病痛加重。左春秀一边给他倒水一边安慰他。花甲之年的老人拉起左春秀的手,感谢不已,说从来没人这么关心他。
“只给车站做贡献,不给车站添麻烦”是义务服务队的诺言。20多年来,他们从未向车站要过一分钱的经费。桌子、凳子是别人搬家淘汰的,暖水瓶是自家带的……2013年,两个“志愿服务亭”建好了。“现在啊,我们坐在亭子里动嘴不动腿,还能为旅客服务,发挥余热!”老人的话幸福里透着自豪。2013年12月,“老年义务服务队”被郑州市授予 “老年雷锋团”荣誉称号。(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