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里讲要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听了让人很振奋!”在陕西代表团驻地,记者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公交二公司43路副队长王曼利。
或许是出于职业的原因,一谈到“车”,这位来自公交一线的劳模司机就停不下来。
“报告还提出发展智慧城市,明确污染物减排指标,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王曼利说,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感受到强烈的“为民”情怀,也看到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与自信。
对王曼利而言,在公交车里工作的时间远比在家的时间多得多。“每一辆公交车都有终点,但为乘客的服务永远没有终点”,这是她的座右铭。
20多年风雨无阻的坚守,为她赢得数不清的荣誉: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在这些光环背后,十米车厢见证了她的默默付出:每天行驶120公里,不堵车的情况下要工作9个小时,平均每天挂挡上千次,踩离合器上千次……
随着各地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对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环境污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智慧公交、智能公交,正是报告中提出发展智慧城市的具体实践。”她说。
王曼利告诉记者,随着西安公交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调度信息平台可以清楚地了解某条线路公交的运行情况,包括车间距分布是否均匀,哪个路段出现了拥堵,某一辆车现在运行在哪个站点等信息。
“全市主干道上还安装了120处电子站牌,可以预知车还有几站到达,乘客则可以根据时间决定是否等这辆车。”王曼利说,公交热线也不再是单一的接听咨询、投诉业务,还有报险抢修、心理疏导、廉洁从业举报等方面的功能。
说起廉洁从业,王曼利深感近年来干部队伍作风的明显好转:“经常能听到乘客在车上谈论八项规定和反腐败的事,老百姓那都是打心眼儿里支持。就连我80多岁在农村生活的婆婆,都经常告诫那些干公职的亲戚不能公款吃喝。”
就在今年两会前夕,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深深触动了王曼利——3月1日,西安市公交五公司一名55岁的司机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32年的岗位上。
王曼利告诉记者,公交司机每天在狭小的驾驶座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一堵车工作时间甚至高达10小时以上。“公交司机身体状况还关系众多乘客和道路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延迟退休虽然是大势所趋,但绝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充分考虑到一线工作者的实际情况。”她说,“应重新修订特殊工种的标准和目录,对常年处于一线的公交司机而言,退休年龄非但不该延迟,反而应该提前。”(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王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