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两会,我提出《关于加强廉政普法宣传教育的建议》,中央纪委专门给我做了答复,并几次给我打来电话征求意见。”3月13日,一见到记者,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公司经理郭建华就兴奋地拿出了中央纪委的答复函。
记者看到,这份被郭建华小心保存的答复函中明确表示:“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发挥大众传媒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从一名普通的农村电影放映员到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华深感责任重大。
“这两年,中央高压反腐,打‘老虎’、拍‘苍蝇’,取得了显著成绩。”郭建华说,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对一些干部的落马表示惋惜,“在高压反腐、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尤其要通过通俗化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反腐倡廉意识,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
郭建华告诉记者,今年她又提出了《关于加大农村普法宣传力度让法制教育通俗化的建议》。
“专业的法律名词、术语对农民来说往往很难懂,会超出他们的理解和认识范畴。”郭建华建议通过图文并茂的法律宣传手册、入村入户深入浅出的法律常识讲解、故事化情景化的法律宣传片等形式,在广大农村进行普法教育。
“我在基层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41年了,在当放映员的21年里,为农民放映电影1.3万多场;在当放映站长和电影公司经理的20年里,共组织放映了14万场电影,观众多达上亿人次。”郭建华告诉记者,特别是近年来,在区纪委的大力支持下,她共组织廉政普法宣传故事片、科教片放映3万多场,观众达150多万人次。
郭建华建议通过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帮助农民知法、懂法、守法,把以往重视“高墙内惩戒”转变为重视“高墙外教育”。
“建议加大相关投入,如利用漫画、插图等手法配合文字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册,拍摄、放映形象生动的影视宣传教育片。”郭建华告诉记者,她在当地放映的《生死抉择》、《村官李天成》、《信天游》、《暖秋》等廉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很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
“两会期间,我每天晚上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鉴史问廉》,这种用讲故事的形式宣传反腐倡廉,效果非常好。”郭建华说,为此,她专门把《鉴史问廉》这一宣传形式写进了她的建议里。她告诉记者,《鉴史问廉》是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党员干部很爱看,她所在的祥符区纪委就收到900多份观后感。
“建议通过开设讲堂、宣传栏,以及图书、广播、电视和农村电影放映等多种渠道,在广大农村进行通俗化、艺术化的普法教育。”郭建华说,这样,可以让普法宣传教育走出枯燥的说教,让广大农村群众在愉快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帮助群众和村干部树立、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进而成为法律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王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