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好人杨老师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3-19 06:08
    杨老师的称呼多得很,有杨会计、杨校长、杨部长。

  杨老师名万斌,50来岁,戴个眼镜,文质彬彬,大概是心态好的缘故,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十多岁。

  杨老师在渭南市直机关工委上班,是单位的会计,还是市直机关党校的校长,市委、市政府两大院征兵点的负责人。

  身份多了,自然称呼就多了,就这还不算人们常用的杨师、老杨之类的称呼。

  然而,叫杨老师的居多。大概是校长的身份,为人师表,再加上学识多,行善乐施吧。

  大凡认识杨老师的,都知道杨老师是个大能人,啥坏了,都难不倒,而且随叫随到,不收钱,是一个不打折扣的党员义工。

  杨老师住在惠园小区,这个小区算是渭南城区当年的样板小区,距今约有15年。

  楼上的洗衣机坏了,又临近春节,正是洗洗刷刷的时候,杨老师一看,电机坏了,楼上的便按杨老师说的型号买回来,几十块钱就解决了问题。

  晚上12点多,楼下的暖气漏水,水哧哧地直冒,三更半夜,这可咋办?杨老师顾不得换衣服,穿着睡衣,拿上工具,三下五除二,修好了暖气管道。

  天寒地冻的,单元楼里的暖气不热,来了几波专业水暖工,就是解决不了问题。爱琢磨的杨老师分析,水不循环。他把回水阀门一关,然后从1楼和2楼的暖气片的排水口处,排放管道中的冷水,等2楼的排水口出现温水时关闭排水口,打开回水阀门,热水开始自动循环了。

  单元的防盗门、楼道的灯,哪里一有问题,杨老师看到了就修。防盗门的对讲坏了、灯坏了、开关坏了,自然不用说,杨老师买来就换上。这么多年过去了,在人们的记忆里,单元的防盗门、灯、开关,似乎就没出过问题。

  慢慢地,小区的叫,外头的也叫,熟悉的叫,知道的也叫,只要有人叫,杨老师便会想尽办法,不让人失望。渭化有人打电话说,家里的电视坏了,杨老师问清情况,查看了电路图,知道了问题所在,下班顺路花了两块钱买了所需用的元器件,换上后电视恢复正常。

  法苑小区,一户人家一跳闸,整栋楼就停电了,找了几个专业电工,就是弄不清原因。杨老师拿着仪表一测,发现房子接线有问题,把接在一起的零线和地线分开,问题解决了。

  这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来就没有难倒过杨老师。为什么呢?大家只知道杨老师爱动脑子,善钻研,岂不知,早年杨老师在军校学的就是电子工程,毕业后干的是卫星发射工作。回过头来看,水暖电器这些活对杨老师来说,就是小儿科。

  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杨老师的这些知识,不但用到了生活中,还和工作对接了起来。预算、套改工资等,杨老师一看就会,很快就做完了,然后帮助楼上的文联和其他单位。杨老师还根据具体工作,开发出实用、方便的小办公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脑的维护保养、维修更是不在话下。

  更绝的是,杨老师在网上还劝和了4对闹离婚的。和好后,他们还给杨老师寄来土特产,十字绣等以示谢意。杨老师认识他们吗?答曰:“不认识。”质疑,再答:“从未谋面。”因为杨老师QQ名“开开心心”,他们心中有烦恼,便加了杨老师。这不,无意中杨老师成了调解员,20多年前在国防大学进修时选修的心理学派上了用场。

  好人好事莫属杨老师。在部队那阵子,战友借了他1万元,后来战友因肺癌去世,剩下孤儿寡母。当时,杨老师还资助着两个困难学生,还有他妻子身体一直不太好。也就在这个时候,杨老师当着战友妻子及其亲戚的面撕毁了欠条。

  有些事不能两全其美。为了照顾妻子,杨老师放弃了热爱的专业,转业到地方,在渭南市直机关工委一干就是十多年。杨老师无怨无悔,在这片小天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说起杨老师,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好人!”

  对待他人如此,对待亲朋,杨老师更是没得说。二哥的孩子要上大学,他和妻子一商量,拿出钱资助。侄女住院,他赶紧到医院交费。钱能不能还,这样做亏不亏,他没有去多想,他想的是大家庭和和睦睦,人心舒畅。是啊,小家构成大家,大家构成社会。小家和美了,大家和睦了,社会不就和谐、美好了。(渭南日报记者  张晓玲)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