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2日晨,17岁投身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四军的老战士,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工作的优秀领导,中共中央纪委原副书记,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共产党员——陈作霖同志静静地离开了我们。
走过了92年人生历程,一生从事过敌工、情报、机要交通、抗日游击斗争、地方武装斗争工作,先后担任过敌工委秘书、敌工大站专职副站长、工委书记、解放军警备团及军分区政委、县委书记、地委书记、省农学院院长、省委副书记兼常务副省长、省纪委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等职的陈作霖同志,做到了清心、达观、平和、仁义、忠诚。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一心向党、一身正气、一生光明、一世清净。“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意即品德显赫美好,为后人怀念。文中,“不”音pī,意为大;“承”音zhēng,意为美盛;“射”音yì,意为厌弃。)《诗经》中的这句颂辞,恰能体现陈老的精神品质。
居功不自傲。陈作霖同志早年参加革命,从事敌工工作,组织机要交通联络,搜集情报,收买运送武器弹药、电台,出生入死;瓦解敌军,打通新四军与苏浙军区、皖南游击区的联系,面对叛徒出卖、敌伪包围,临危不惧,大智大勇;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壮大革命武装力量,争取“大刀会”,策反国民党保警队,坚持皖南敌后武装游击斗争,多次粉碎敌人“清剿”;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前夜,协助配合策应3野9兵团27军“先遣渡江大队”渡江侦察(电影《渡江侦察记》原型),胜利完成解放军渡江作战任务。离休后,相关单位请他担任荣誉或名誉职务,均被他婉言谢绝。有的同志说“您的很多事迹具有传奇色彩,能不能写写回忆录?”他说,“我只是党的队伍中做具体执行工作的普通一员,不值得一提。一些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才是可回忆、可歌颂的人。”
为政敢担当。新中国成立后,陈作霖同志屡屡临危受命,曾先后在安徽省9个地区担任领导职务,时刻把“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事事皆关注党誉民生”作为为民服务的座右铭。“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面对当地实际问题和因饥饿导致的“非正常死亡”情况,实事求是敢说真话,坚持真理不怕掉“乌纱”。文化大革命期间,三年被批斗、挨整挨打、经历劳动改造和审查,始终对党赤诚,矢志不渝。1975年到浙江省委工作在兼任温州地委第一书记期间,面对温州社会动乱,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严重困难的状况,全面贯彻执行中央、省委指示,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相信并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工人、干部群众,拨乱反正,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领导班子,依法打击和惩处地痞流氓、煤霸等犯罪团伙,批判派性,恢复和发展生产,解决当地老百姓吃饭、烧煤等民生问题,迅速稳定了当地经济社会秩序,得到中央、省委的好评和社会赞誉。
执纪讲原则。陈作霖同志1983年任浙江省纪委领导,1985年担任中央纪委领导。其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指示,坚定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纪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打击经济犯罪,纠正不正之风,惩处腐败分子,治理消极现象。在主持中央纪委日常工作期间,坚持民主集中制,坚定维护中央纪委常委会议集体决议和决定,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和人情关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既严肃执纪,又确保干部不受冤屈。在主管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工作中,要求审理工作人员要依法、依纪、依规审理违纪案件,不放过一个腐败分子,也不要冤枉一名党员干部,把好问题审理定性关。
淡泊过人生。陈作霖同志一生艰苦奋斗,生活简单、俭朴无华。在中央纪委工作时,他每天都到机关食堂与大家一起排队买饭,和同志们一起共进午餐、聊工作话家常。办公室除必备的办公桌椅、文件柜、书柜外,无任何摆件陈设。家用储物以纸箱代替,两张从招待所报废处理后购来的旧床铺伴其终生。陈作霖淡泊面对人生,也坦然看待死亡。2011年2月,陈作霖同志即向北京医院书面备案:“如发生急病住院抢救时,请不要采用创伤性措施,以免拖延时间,浪费医疗资源。”
治家有规矩。陈作霖同志从不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亲属和身边人谋利益,9个子女都自食其力,无一经商、办企业或在国外,一切全凭其个人努力。到了需要有人照顾的年纪时,也不向组织提出调子女到离自己居住地近的工作单位。对身边工作人员同样严格要求,陈作霖对他们的升迁、进退从不说情打招呼。他经常说,领导身边的人往往会被人“另眼看待”,其举止行为或多或少会带些领导的影子,做得不好影响就不好。
工作有思考。陈作霖同志一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特别是善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考虑党的建设问题。曾多次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上发表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群众路线及严格党员干部管理的理论文章。提出党的优良作风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先导。他说,党执政的力量在于组织,组织的力量在于党员的行为作风。党员领导干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就不可能真正让老百姓遵纪守法;党员干部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低级趣味,社会风气就难免污浊靡费;党员干部上下之间奉迎拍马、弄虚作假,社会关系就很难正常和谐;党员、干部没有气节操守,社会公共道德就会失序离谱;党员领导干部站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社会就会生乱、不稳定。党风好坏决定人心向背,人心向背又决定党的命运。只要党自身不腐败蜕变,谁也“西化”“分化”不了我们。强调注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他说,我是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我们党也是依靠人民群众起家的。历史经验证明,只要你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真心为老百姓办事做事,人民群众就会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关心你、支持你,关键时刻就会挺身而出,甚至以牺牲生命来保护你。作为一个政党,最危险、最致命的错误,莫过于脱离群众,被人民所反对。党一旦没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其亡也忽焉”,党的威信就会丧失殆尽,执政基础就会瞬间垮掉。呼吁毫不放松地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他说,对领导干部不能职位越高,制约越少,管理越松。只有严格监督,才能使党员干部提高警惕,懂得敬畏,不忘乎所以,不犯或少犯错误。从严治党,不严就是放纵。一些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成为腐败分子,除了其自身堕落蜕变的内因之外,主要是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的缺失。党员干部是国家和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公共权力的代理人、执行人,既要抓好选拔任用,更要抓好平常的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否则就会逐渐使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在歌舞升平中淡化,道德操守在膨胀的私欲中磨灭,到头来是害人的,产生腐败也就成为必然。
为人清白,为民清净,为政清廉,两袖清风存后世;坚持正义,坚定正道,坚强正直,一生正派著文章。
这就是陈作霖同志一生的写照!(中国纪检监察报 童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