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一个山村医生的坚守——记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光明村卫生室医生李文强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29 06:54
    一个孤独的身影,背着药箱,在崎岖的山路上默默地走了20多年。 
    一个身高不足1米4、体重不足35公斤的先天性大骨节病患者,用对善良、对职业、对信念的坚守,换来了乡亲们的健康。 
    他,就是李文强,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光明村卫生室医生。 
    无悔选择 残疾少年立志从医 
    光明村,地处耀州区东北部文王山南麓的残垣沟壑区,是地方病大骨节病的重灾区。李文强一出生便患有先天性大骨节病,被病魔抑制了身体的生长点,严重摧残了一双腿。 
    饱受疾病摧残的李文强从小看着偏远的山区缺医少药,年迈体弱的父亲为给他治病,常常步行到七八里之外求医问药。在各方面条件都十分差的光明村,想请到一个医生简直难如上青天。他暗自下定决心,“我也要当一名医生,给自己还有乡亲们驱除病魔”。 
    1992年秋季,22岁的李文强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原耀县卫生学校,三年刻苦钻研医学理论知识,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并考取了乡村医生从医合格证书。毕业回到家的第二年春节,在乡亲们的鼓励下,他腾出了自己家的一间土坯房开办了光明村第一个卫生室。 
    “山区缺医少药,从小目睹乡亲们小病小痛得不到及时治疗,拖成大病,当时我就想这辈子别的事不干了,就干医生了!”李文强说。从当上了乡村医生那一天起,他就忍受着夏季蚊虫叮咬,冬日里寒风凛冽,翻越崇山峻岭,走村串巷,打针抓药,把脉诊疗,奔波在大山小沟间。 
    跌绊人生 挽救生命比天高 
    李文强的卫生室,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在村民心中,却是熠熠生辉的一盏灯,温暖着病痛中的一颗颗心灵。 
    只要有村民来喊,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山高路远,李文强都二话不说,立即出诊。在村里,村民们每天都会见到李文强穿着白大褂,背着药箱,手拄着拐杖一步步蹒跚的身影。20多年的时间里,李文强走遍了光明村的每一个角落,他几乎给每一户村民看过病、抓过药。 
    “李医生一听谁病了,不管啥时候都会一瘸一拐的出诊。遇到夜晚、雨雪天,他可就遭了罪,动不动就滑的跌倒了。”家住卫生室旁的村民蔡秋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从医24年,我几乎每周都有好几个晚上要出诊。只要乡亲们健康了,我走再多的山路,也值得!”李文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夜半酣梦中,被前来求诊的乡亲叫醒;渺无人迹的山路上,披着星光独自回家。 
    多年坚守 让真善美永放光芒 
    20多年来,李文强每年都要给村民诊治1000多人次,从不收出诊费。虽然家境贫寒,却为乡亲们治病免了10多万元的医药费。 
    二组村民刑大爷激动地说:“不管谁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都到他那看病。这娃心地好得很,经常给村里五保户、孤寡老人免费看病,药费都是自己贴!” 
    行医期间,每次遇到急重病人,李文强都及时与上级医院联系,然后和病人一起上救护车,到医院之后把病人安置妥当了才离开。遇到病危状况时,他都主动联系车辆紧急送医院,而且跟车送到。有人问他:“你腿脚不方便,为啥还要跟着一起去?”他淡淡地说:“对方是我的病人,只有看着他好起来,我才放心。” 
    对李文强来说,乡村医生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个人承担起全村700余人的健康责任,在耀州区、在铜川市他是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近年来,李文强的事迹在央视和多家网站播出,感动了亿万观众。李文强说:“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的我,是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坚守在岗位上,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前不久,李文强建一所标准化卫生室的梦圆了,但他肩头的责任却更重了,他说:“光明村养育了我,我要更好地为全村乡亲们的健康负责,当好光明村健康守护人。”(陕西日报记者 万君 通讯员 朱云)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