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群众贴心的好法官——追记南郑县人民法院大河坎法庭副庭长王俊汉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16 08:10
    3月2日,南京军区总医院,窗外是灿烂的阳光,气温已经开始回暖,树枝上绽出点点的绿意。张晓文对这一切已无心关注,她呆呆地望着丈夫王俊汉,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 
    王俊汉闭着双眼,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呼吸微弱。 
    当太阳西坠,夜幕降临,繁星闪烁,王俊汉突然睁开眼睛看着妻子,目光里充满了不舍与愧疚。当他再次闭上眼睛时,张晓文知道,丈夫走了,永远地离开了自己。
    在法官的位置上辛苦劳累了22年,49岁的王俊汉留给妻子的,是30多万元的债务,还有厚厚的一叠荣誉证书。 
    “他这人就这样,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把清廉看得比金子还宝贵。”张晓文说。 

    “他心里永远都装着案子。他办起案子干劲十足,像动力澎湃的发动机不停地运转,保证不推不拖,不偏不倚。”

——大河坎法庭法官助理张明蕊
 

    1995年,王俊汉经考试进入南郑县人民法院工作,2010年7月担任大河坎法庭副庭长。“法律是一把衡量是非曲直的尺子,法官就是要用好这把尺子,在追求公平与正义中为人民服务。”王俊汉说。这就是他工作的座右铭。 
    王俊汉年年超额完成院里下达的审判任务,近年来他每年结案都在100件以上,是南郑县人民法院名副其实的“办案状元”。 
    2015年,南郑县人民法院被确定为汉中市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院党组按照“1+1+1”的办案模式,安排王俊汉担任审判长,加上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书记员组成审判团队,独立负责圣水镇、胡家营镇片区民商事案件的立案、裁判工作,为司法体制改革探索切实可行的试点经验。 
    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尽可能快地化解矛盾,王俊汉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投入到每一起案件,做到及时送达,快调快审,不推不拖,不偏不倚。 
    大河坎法庭法官助理张明蕊告诉记者:“他白天忙,晚上也忙,我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王不累’,觉得他干劲十足,就像一台动力澎湃的发动机不停地运转。” 
    2015年,王俊汉带领的审判团队全年结案156件,结案数在全院居首位,公正、效率各项指标创下新高。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王俊汉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 
    从2015年10月开始,王俊汉发现自己频繁地拉肚子。妻子担心他,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却说:“打官司的人来一趟法院不容易,不能让人白跑了,咱要想方设法早点结案,等啥时有空再去检查。”这一等,就一直等到癌症晚期。 
    2016年3月8日,王俊汉在庭审中忽感身体不适,不停地上厕所,等坚持开完庭,他人已经虚脱了。南郑县人民法院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命令”王俊汉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他已是直肠癌晚期,需要立即住院手术治疗。但他仍然惦记着第二天的案子,执意要等第二天开庭完以后再入院。 
    在王俊汉的手机微信里,只有两张照片,一张是他到群众家走访,一张是他和妻子、女儿在四川旅游时拍的。那是他近些年来唯一一次陪妻子、女儿外出旅游,还是在女儿多次抱怨与抗议下“被迫”出去的,这也成了最后一次。 

    “王俊汉既是个威严的法官,更是个体贴细心的老大哥。群众有啥事了,他就像对待自己家的事一样,不厌其烦地耐心调解,为群众化解了不少矛盾。”   

——南郑县胡家营镇村民
 

    一次,胡家营镇某村两户村民发生争吵,一户恼怒之下挖断了对方必经之路,导致对方无法通行,镇村干部多次调解处理都没有作用。 
    案子起诉到法庭后,王俊汉立即到现场进行了查看。由于被告一方患病并已70多岁,王俊汉决定通过“攻心”法来解决这一纠纷。“大量的群众间纠纷其实并没有什么仇恨与对立,有时就是为赌一口气,法官就要耐下心来仔细调解。只要你真诚和细致,绝大多数群众都会理解支持你。”王俊汉经常给同事说道。 
    王俊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次到村民家里,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最终圆满地调解了纠纷,使得两户村民重归于好。 
    当事人何燕因孩子的抚养费问题和前夫打官司,法庭判决前夫支付给她6万元,同时每个月再向她支付孩子生活费1000元。结案后,王俊汉考虑到安全问题,陪着何燕去银行把6万元钱存到她的银行卡上。后来,何燕的前夫没有按时支付孩子生活费,王俊汉又找到何燕前夫,反复做思想工作,讲解相关法律规定,直到他同意按时支付费用。 
    何燕怕前夫再次拖欠费用,便把自己的银行卡给了王俊汉让他“监督”。此后,每个月王俊汉定时从卡里取出钱,转交给何燕。直到2016年6月,王俊汉给何燕打电话,说他病了,让她把卡拿回去。“这些事情本来不是他应该做的,可他坚持了近三年,月月给我按时转钱。”何燕说,后来我才知道他得的是癌症,心里真的很难过,他是人民的好法官。 

    “他一年四季都是那身法官制服,家里人的衣服都是亲戚朋友淘汰下来的。他从来不愿意开口求人,总说穷日子穷过,一家人和和睦睦就行。”    

——王俊汉大舅哥张毅

 

    王俊汉妻子下岗多年待在家里,女儿在上大学,家庭开支完全依靠他的工资收入维持,生活异常艰难,家中无半点积蓄。 
    王俊汉的大舅哥张毅告诉记者,王俊汉一家人的衣服都是亲戚朋友淘汰下来送给他们的。除了制服以外,王俊汉总是穿一件黄夹克,用的是老款手机。2015年冬天,张毅在路上碰见王俊汉,大冬天的穿着黄夹克、单皮鞋。“我问他不冷吗?他笑了笑说还行。其实他咋可能不冷,就是舍不得买衣服。” 
    张毅让王俊汉给妻子张晓文找个工作,为家里增加点收入。“我想着他认识的人多,这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他却说:‘我不能给人家说这事,钱少,咱就穷日子穷过,一家人和和睦睦就行,这么多年不是都穷过来了嘛!’” 
    在案件审理中,王俊汉始终牢记古人说的一句话“公生明,廉生威”,从不接受当事人的吃请或收受当事人的任何好处。 
    一次,一名案件当事人向王俊汉提交证据材料后立即离开了法庭办公室。王俊汉打开材料后,发现里面夹着钱,他立即追出办公室,把钱退给了当事人,并严肃地告诫对方:“你这是违法,以后再也不许这样了。你再要给我送钱,我就把钱上交给组织。” 
    在办公室,王俊汉对群众热情接待,解答问题耐心仔细。在家里,他从来不见案件当事人。 
    “有当事人到家里来,但他从来不开门,也不让我们开门。后来大家知道了他的秉性,也就没有人来了。”张晓文说。 
    王俊汉长期扎根基层,20多年兢兢业业,办案数量一直在汉中市法院系统名列前茅。生活十分清贫的他,每月3000多元钱的工资,要用来养活一家人。他这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那叠荣誉证书,那叠凝聚着心血的证书是对他所做工作的肯定。 
    3月8日一大早,南郑县殡仪馆内涌满了前来吊唁的人,有王俊汉的同事同学,有他的亲人故友,更多的,是他曾帮助过的群众。 
    “天堂无讼君且歇,人间正道紧相随。”有人在挽联上这么写道。(陕西日报记者 马黎)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