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韦老师,您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处世的道理和生活态度……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人生的指路人……”教师节前夕,蒲城县城关初级中学教师韦莉收到了学生张飞龙发来的信息。
学生的肯定,就是教师心中最大的欣慰!坚守教学一线工作34年,当了26年班主任,韦莉悟出一个真理:教育是爱的事业。34年,她把教育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学生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把勤劳和智慧融入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1990年,满脸稚气的韦莉背着一个斜挎包推开了乡下一所初中的大门,从此,她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小时候总是很敬仰我的语文老师,我觉得他什么都会,自那时起,我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老师。”圆了儿时梦想的韦莉,干起工作来劲头十足,从备好每一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关注每一名学生做起。
“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最怕班里的学生觉得我年龄小,不听我的话,还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居然被一个学生气哭了……”回想起自己教学工作的“趣事”,韦莉说,教育就是用一颗心感动另一颗心,只要把感情用到位,就会和学生打成一片。平时,抚一抚学生毛躁的头发,折一折略显不平的领口,拍一拍稚嫩的肩头,这些“小动作”成了她和学生成为“朋友”的突破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老师,我想当语文课代表!”2017年9月,九年级刚开学,学生张飞龙毛遂自荐,希望能担任语文课代表。经过严格“考核”,张飞龙顺利“过关”,如愿以偿。起初,张飞龙每天都按时按点地收齐语文作业,整整齐齐地放到老师的办公桌上。可好景不长,张飞龙三天两头“收”不上来自己的作业,总说忘了带。为了弄清原委,韦莉决定到张飞龙的家里寻找“病根”。
原来,张飞龙的妈妈是个“急性子”,对孩子抓得紧、管得严,又不会与孩子沟通,导致孩子在家中情绪低落,做作业时经常思想抛锚,磨磨蹭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于是,他仗着韦老师对自己的“偏爱”,总是找出这个理由、那个借口,企图“糊弄过去”。
找到了问题根源,韦莉开始“两头劝”,与张飞龙妈妈促膝长谈,又和张飞龙掏心掏肺。最终,母子二人各自虚心认领了自己的“问题清单”,并承诺“立行立改”。没过多久,张飞龙眉开眼笑地对韦莉说:“韦老师,妈妈天天笑着和我说话了!”
爱,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在韦莉母爱般的滋养下,“问题学生”张飞龙如今已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学生的进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韦莉说,用爱的春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相信每一只“丑小鸭”最终都会变成“大天鹅”。
韦莉始终坚信“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教学中,她总能运用恰当、风趣、幽默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好地与学生达到感情的沟通和共鸣。
“韦老师不仅是骨干教师及教学领头人,更是我们学校教师的典范。”校长王学智说,韦莉不但“教”学生有一套,“带”老师也是一把好手。作为陕西省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韦莉投身于青年教师传、帮、带工作中。在她的精心培养下,4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8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13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其个人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特级教师……
“在追寻光并努力成为光的时候,能更好地发散光,去点亮更多的微光。”回首过去,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面对鲜花和荣誉,韦莉没有陶醉。“我将一如既往地以慈母般的爱心博得孩子的真心,以高度的责任心赢得家长的放心,以艺术家的匠心激发学生的创新。”韦莉说,她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奉献教育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一名普通教师的人生乐章。(记者 吕佳 李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