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关于优化渭南投资环境问题的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9-27 08:40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营造的政策、信用、法制、服务、社会、人文、和生态等环境因素的综合。改善投资环境是伴随对外开放全过程的长期任务,又是当前必须下气力抓出成效的急迫任务。如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已成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在推动渭南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优化投资环境是推动渭南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1、优化投资环境是营造“洼地效应”,实现经济跨跃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我们扩大开放的实践证明,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对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总是向着能够实现其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回报最丰的地区流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经济规律。站在投资者的立场,要对一个地区进行投资的前提是具有较高的期望回报和财产安全,即该地区能否提供较之其他地区更多的商业机会或市场机会。这种市场机会中,环境因素的影响是长期性和根本性的。在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与优惠政策相比,优良环境更为重要,这既是利用外资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系统性、经常性的工作,也是引商、留商、富商的关键。投资环境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地区能否形成这种“洼地效应”,把投资这一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效能发挥到最大,进而吸引最大量的资金参与渭南的经济建设,是直接关系到渭南经济能否实现较快发展的关键。对于渭南这样一个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内陆农业大市、工业弱市、财政穷市来讲,与沿海开放城市和西安等大城市来比,既缺乏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区位之便和发育成熟的市场条件 ; 又不具备西安等大城市的经济规模优势,因此只有创造比沿海和西安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 吸引外来投资,借船出海,错位发展,才能使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引入我市,进而加快经济发展。可以说洼地是资本增值扩张的温床,是投资者兴业的乐园。 

2、优化投资环境是抢抓西部大开发和省“一线两带”建设机遇的突破口。当前,在相同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下, 区域间经济竟争的焦点,已集中到投资环境上。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和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实现渭南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就必须把渭南建成西部乃至全国最好的投资区域之一,这也是我市抢抓西部大开发和“一线两带”建设机遇的前提和保证。实施渭南的大开发关键是要有大投入,大投入靠渭南自有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全方位的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聚集生产要素,力促更多的建设项目在渭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大开放下的大投入和大投入中的大发展。 

3、优化投资环境是打造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品牌,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环境也是生产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促进渭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外商来内地投资首先看中的是法制环境和服务效率,而不是优惠政策。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只有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使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这是投资安全的保障,也是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信用保证。只有把投资环境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积极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品牌,努力创造比当年沿海改革开放时更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经济社会环境、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树立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渭南投资环境当前要抓的重点工作 

优化投资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面宽,但就渭南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应重点抓紧好以下“五个三”:

(一)积极树立三个观念。即:环境也是生产力,优化投资环境就是抓机遇、促发展的观念;你投资我发展,你办厂我就业的双赢观念;优化投资环境一盘棋的全局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表现在发展速度上,其实质在于思想观念的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投资环境的差异。渭南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经济背景下,农耕文化积淀深厚,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保守,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严重,解放思想仍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同时我们面临着国际市场和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市的传统产业和落后生产方式的挑战。面临着新的管理理念和市场规则对我们已有的管理观念、市场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机遇大于挑战,条件优于困难。能不能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用足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对于加快渭南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把发展做为第一要务,树立让客商发财,地方发展的双赢观念,做到“勇于让利就是解放思想,不怕吃亏就是更新观念”,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良好氛围,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较快发展。

(二)认真搞好三项建设。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功能的主要载体,是城市的脸面,是反映投资环境的窗口。良好的城市环境是城市最大最有效的招商广告,是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的通行证,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渭南建市较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影响到外地投资者来渭投资的信心,影响到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必须多方筹资,下大气力,尽快改变城市市政设施落后的面貌。一是抓好城市规划工作。按照五十年内先进,一百年不落后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枝笔,建设一盘棋,引导城市建设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加快实现渭南绿色文明城市的发展目标。二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资,鼓励多种经济成份以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建设;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通过健全土地储备和使用权拍卖制度、拍卖城市道路冠名权以及采用BOT、BTO、BOO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加快以水、电、路、气、热、通讯等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城市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力度,建全城市道路门前“四包”责任制,加强对城市占道经营、违章建筑的治理整顿力度,着力改善城市“脏、乱、差”现象;强化市政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依法治市,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和基础,环境可以带来商机,环境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要以建设绿色文明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化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城市的绿化、美化、净化步伐,不断提高城区人均绿地占有面积,努力创造一个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城市生态环境。

积极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信用渭南”。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品牌和无形资产,也是更多地吸引外资投入渭南,进而加快渭南发展的现实基础。播种诚信就能收获发展,讲求诚信就能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竟争力。要树立诚信就是生命线和诚信也出生产力的理念,把信用做为社会财富、企业品牌和市民素质来看待,从区域经济长期繁荣的高度来重视信用建设。要以在窗口行业开展“诚信经营,文明服务”活动为载体,加快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以市场主体的准入、存续和消亡为主线,以信用监管为重点,由侧重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的监管,向强化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经营行为和退出行为全过程的监管转变。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在银行系统逐步建立个人信用监管体系,完善和健全个人信贷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实行信用等级动态监管,不断提高个人信用意识。认真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对外招商引资政策的兑现工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树立信用政府的良好形象,积极推进政府信用建设,在全市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三)切实完善三个体系。即:社会中介服务体系、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和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保护体系。

要以人为本,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水平,完善会计、审计、税务代理、征信、职业介绍、律师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中介组织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推动各类中介组织的规范服务和良性发展。

建立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综合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服务环境、信用环境、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环境等环境因素,量化评价指标,实行投资环境分级评价、动态管理,调动 各级各部门优化投资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良好的投资、经营和消费环境是城市竞争力和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实行“政策跟着项目走”,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不拘形式,为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环境。做到抓招商引资的责任制和奖惩政策不动摇,客商发展到哪里,服务就跟踪到哪里,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协调和服务,建全和完善“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积极推行外商投资保护制度,在外商企业中推行《收费明白卡》制度、挂牌保护制度及对到挂牌企业进行执法、收费、检查的部门和单位,必须经市政府审批制度;完善向外商投资企业重点投资项目派驻特派员制度,让外商和投资者能安心组织生产经营。在窗口行业和部门要持续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执法部门要转变作风,进一步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 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不断改善行政执法环境。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强化司法公正观念,加大打假维权工作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经营者营造机会均等的竞争环境。

(四)切实加快三项改革。即:行政审批事项改革、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

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是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我国适应加入WTO 规则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五项原则和少审批、多核准、多备案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要以经济事务类行政审批为重点,兼顾其它方面,突出清理精简依据市级规定设立的行政审批事项;对依据中省规定设立的审批项目,国务院和省政府已经公布的,我市一律取消;对未列入取消范围,但已明显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政审批事项,提出改革建议。通过审改进一步完善审批管理办法,加强审批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实施电子政务,进一步把行政审批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轨道,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质量和水平。

要进一步加快收费项目的清理,在全市各级执收执罚部门全面推行收费罚没项目公示制,在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公开收费罚没项目和标准。对已取消的收费项目加大查处力度,严格收费项目审批程序和收费许可证、罚没许可证的核发及年检制度。对自立收费项目、无证收费和无证罚没的现象要坚决予以查处和曝光。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各项规定,加强收费统管和票据管理,落实收缴分离、票款分离制度;加快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严禁以各种名目下达罚没指标,从源头上防止各类“三乱”行为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及时改革和调整政府的机构和职能,把应由市场调节的职能交给市场,加强对经济和市场的宏观调控和指导,改变政企、政事不分的现象,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真正把政府承担过多的经济管理权限交给市场和企业,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形成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格局,不断提高政府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切实把政府该管的事、该办的事做实做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五)全面强化三个监督。即:行政效能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建全行政效能监察制度,加强行政效能监督。继续在全市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效能投诉制、效能考评制等八项制度。积极创建“学习型 、服务型、落实型机关”。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认真解决行政不做为、行政乱做为、办事拖拉、不督不办、相互推诿、敷衍塞责,政令不畅等问题,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人和事。

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各界代表的职能,开展行风评议活动,通过对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工作提出质询等途经,加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促进部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透明度,规范行政执法,树立高效、廉洁、公正的部门和行业形象。

支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通过对一些违规执法行为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和追踪报道等形式,及时有效地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三、优化投资环境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共动的良好局面。优化投资环境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牵动着经济发展的每根神经,它触及到了社会观念、体制的转变,触及到了各个行业、部门的利益,触及到了经济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县(市、区)能解决好的问题,必须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共动,每个行业、部门和地方都要首先从自身抓起,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同时,还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做到齐抓共管,协同作战,才能标本兼治,收到良好的成效。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优化投资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投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优化投资环境就是为了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进而加快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了也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了物质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反对脱离经济社会承受力,为改善投资环境,不计成本,盲目上一些政绩工程;又要反对在发展经济工作中低估甚至忽略了投资环境工作的作用,只有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互动效应,才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快速发展。 

 三是要积极探索优化投资环境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探索优化投资环境的多种实现方式,从政府机关的自身建设到对外形象建设,从服务效率到服务质量,从做好部门、行业本职工作到良好的协调、协作意识;既要看到部门自身加强监督,改善自身形象的收效,也要看到社会舆论对其的评价和公论,还要看到在抓具体工作中取得的工作实绩。建立并完善包括优化投资环境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和治理投资环境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在内的长效治理机制。做到“三个结合”,实现“三化”,即:实行专项治理与全面治理相结合,定期突击治理与长期坚持治理相结合,舆论监督治理与部门自律整治相结合,加快治理工作的制度化,实现治理工作的经常化,推进治理工作的规范化。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优良的服务环境、优秀的管理环境,不断提高渭南的知名度和对外开放形象,为渭南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7年7月10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