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落实《实施纲要》关键是管好“一把手”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9-27 08:47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征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思想深刻,重点突出,反映了注重预防的主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行“不易”腐败的防范机制,“不能”腐败的约束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还有“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实施纲要》赋予了反腐败工作一项“爱心工程”。我认为实施这项“爱心工程”的关键是通过抓教育、紧制度、强监督、严惩处四个方面来抓好对“一把手”的管理。

一、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要紧抓一把手

《实施纲要》教育部分强调:“反腐倡廉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的骨干,其拒腐防变能力的强弱,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能力的大小,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事业的成败兴衰。这里的领导干部所指虽泛,但仔细分析,便不难总结出: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只要“一把手”重视了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必定看好。古人说:“政者正也,帅之以正,孰改不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偃”都说明这个道理。“一把手”严于律己、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不以私害公,不以权谋私,在勤政廉政上作表率,必然能以好的品质和作风,带出好的班子、好的队伍、好的风气。

近两年,我们不断开展的反腐倡廉主题教育活动,都在努力地把重心转移到领导干部上来,特别是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教育与引导上来。我们不防用一棵树打个比方:如果说“一把手”是树身,领导班子是树干,党员干部是树叶的话,那么就应通过加强树身的营养,最终输送给树叶,从而达到枝繁叶茂。我们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变得清正廉洁,刚毅坚强,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考验。不难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利用手机平台为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开展“五个一”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组织115名党政“一把手”赴渭南二监接受“现身说法”教育以及党政领导现场观看知识竞赛等。都是紧抓“一把手”,把枯燥的说教式学习变为观看电教片,参观管教所并接受“现身说法”,现场观看和听取问答式知识竞赛等丰富、愉快的形式,进行自然融入式的教育,有利于加深记忆,巩固效果,引导和教育了广大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带头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锁定“一把手”

《实施纲要》制度部分指出:“通过‘四个完善’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即: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完善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制度,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的有关制度。这第一个“完善”就是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由于“一把手”在各级领导集体中处于特殊地位,则自然拥有比较“大”的权力。权力是把双刃剑,如果没有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就会走向反面,损害党和人民利益。权力是通过人来行使的,因而具有自由裁量的随意性。如何削减和压缩这种随意性,这就要靠有力的制度来加以约束和规范。制度是一系列权利和义务或责任的集合,它能明确告诉你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许做什么以及违反制度规定的后果。要把掌握集中权力的“一把手”做为制度规范的重点对象。

近年,我们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改革,积极推行党政“一把手”述职述廉制度,严把“民意关、述廉关、评议关、整改关”,使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扩大了对“一把手”的监督范围,克服了形式主义,收到良好的效果。仅05年一年,已有11名党政“一把手”通过述职述廉制度落实整改措施29条,解决群众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8个。较好地解决了那些“自己失于管、组织不好管、群众管不了”的问题。此外,努力落实了警示训诫谈话制度和新提拔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通过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断地规范和修正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尺度,有效地预防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反腐倡廉监督工作要“偏爱”一把手

《实施纲要》监督部分指出:“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应该就是“一把手”。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保证各级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党执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是保证党和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的关键。

“一把手”是单位的“当家人”,说话做事“一言九鼎”,身边的干部群众免不了有求于他,这种“依附”与求生存或想发展的心理,促使大家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对“一把手”的监督。基于此种情况,我们从全方位监督入手,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管。一是通过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对“一把手”用权的监督;二是通过“收支两条线”专项检查等执法监察手段加强对“一把手”用钱的监督;三是通过竞争上岗与公开招聘等手法加强对“一把手”用人的监督。同时,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让人民群众监督,让新闻媒体监督,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确保了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发挥作用。

四、反腐倡廉惩处工作要“严治”一把手

《实施纲要》专门用一部分的篇幅,阐述了在惩处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充分发挥惩治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惩治腐败、必须从严”。“一把手”肩负着教育、管理,使用干部的重任。“一把手”一旦犯错,那么对集体形象的损坏,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对国家造成的损失都是非同小可的。古人尚有“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情操,更何况时任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一把手”都是经人民和组织推选与培养起来的,是被党和人民所信赖的,一般都具备“过硬的原则、过高的素质、过强的业绩”。这样的人一旦犯错,就伤了人民的心,损害了党的尊严。因而“一把手”犯错,一定要从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使之对惩治产生畏惧而不敢犯错误,从而达到以儆效尤。

我们应该认识到,惩治也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具有震慑力的教育。我们不是惩办主义,对腐败分子进行惩罚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到教育人、改造人。近年查处的乡镇武装干部受贿案,原毕家乡领导干部挪用公款案以及案件公开审理等措施,无不体现出对领导干部的严厉惩处与及时挽救,也深刻地教育了领导干部“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同时,也影响和教育着身边的党员干部,树立高尚的从政道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做到襟怀坦荡,光明磊落。

落实《实施纲要》的各项任务,要从管理“一把手”抓起,教育“一把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不愿”犯错误,用严密的制度约束“一把手”“不能”犯错误,最后再把“一把手”的行为置于监督之下,使之“不易”犯错误,当然再加上有力的惩戒,使之“不敢”犯错误。这样一来,“一把手”的身正了,便可带动示范整体的干部队伍树立正气之风。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