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1-08 08:20
在一个地方和部门领域,“一把手”对经济社会发展“负总责”,任重权力;在一个领导班子之中,“一把手”作为班长,地位特殊。如何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充分发挥他们在抓班子、带队伍、干事业中的作用,已成为摆在全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要求,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一把手”处在管理监督的空档,据统计,“一把手”违法违纪案件约占69%。分析这些人由小错到大错、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除了个人主观上放松世界观改造、逐步蜕化变质外,也与一些党组织放松对“一把手”的管理监督有关。
  一是重选用,轻教育。绝大多数党组织对选准配好“一把手”很重视,都要经过认真考察、民主推荐、充分酝酿、集体讨论后方能到位。上级组织往往认为“一把手”是精选出来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信赖,放松了跟踪教育培养,对他们思想变化情况缺乏了解,批评帮助不够。有的被委以“一把手”重任后,素质未能继续提高,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有的素质反而下滑,工作没有起色,令人失望。此外,也有一些属于选人用人上的失误,影响更坏。
  二是重实绩,轻品行。有些上级党组织只重视检查下级“一把手”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而对其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方面的情况有所忽视,抓工作多,讲学习少;布置任务多,谈思想少。有的往往把一个单位的成绩全记在“一把手”身上。只看到其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看不到或容忍其存在的严重不足,致使少数“一把手”自以为是、居功自傲、行为放纵。
  三是重自律,轻监督。有的单位光强调干部自律,而忽视组织监督。特别对“一把手”的监督,更显得乏力。有的党组织集体领导“弱化”,战斗力不强,对同级“一把手”不敢监督或监督不了。有的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很少监督,体现“用人不疑”,怕监督严了会挫伤下边的积极性,影响上下级关系等等。一些“一把手”违纪违法,组织上事先根本没有察觉,当问题暴露后才匆匆忙忙“亡羊补牢”。
  四是重激励,轻警戒。对下级“一把手”予以支持、激励和保护,这是上级组织和领导的责任,也是调动“一把手”工作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可是,也有一些上级领导对下属“一把手”一味地捧、抬、哄,对下属“一把手”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行为,不批评、不制止。有的对“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掩掩遮遮,处理起来也是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起不到教育和警戒作用。
  二、 一把手是群众之首、事业之帅。如果一把手素质低下、甚至腐败变质,其危害性不容低估。
  一是搞乱人们的思想和是非标准。在我国,各级“一把手”大都是经选举产生的,党组织重用的。群众信任他们,往往认为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比一般干部要强。在某种程度上,群众把他们看成是党和政府的化身。人们可以原谅一个普通党员、一般干部犯错误,却很难接受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违法违纪。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支部”,如果“一把手”违法违纪案件有增无减,会搞乱人们的思想和是非标准,会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影响社会风气。
二是阻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其兴衰的核心在于领导班子,关键是“一把手”。在一定程度上说,“一把手”掌握着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命运,决定着这个地方或单位的前途。当一个党性强、作风正、勤廉皆优的领导班子与“一把手”的权力结合起来时,一个落后的单位可以因为这个“一把手”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敬业精神而使众人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再创生机。相反,当一个只善于投机钻营、见钱眼开的干部出任“一把手”时,他会把公共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众人不再相信他,失去工作积极性在所难免。最终可以使一个本来相当不错的单位在短时间内陷入困境,甚至跨掉。
三是影响干部队伍建设。“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把手”人格上的缺陷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不足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则必然影响其下属,使下级干部跟着或被迫学坏。如果一个地区“一把手”好大喜功、弄虚作假、任人唯亲,沾染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那么这个地区的县(市)区、乡镇乃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的领导干部也会跟着学。从而出现一批华而不实的“优秀干部”,使后备干部的基础产生动摇,导致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出现危机。
  三、   强化对一把手的管理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积极寻求对策,综合施治。
  一是要在提高素质上做文章。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新形势下全党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素质,要靠制度约束,要靠监督,但最终还要靠思想教育,促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把手”要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些,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带头身体力行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
  二是要在选人用人上把好关。选用干部具有导向性,选拔使用“一把手”更要严格把关,慎之又慎。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的干部路线和“四化”方针,建立完善“优秀者上、相形见绌者下”的机制,拓宽选拔干部的视野、渠道和途径,加大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力度,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和单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不正常情况,真正将那些作风正派、勤廉兼优,确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提拔到各级“一把手”岗位上来。
  三是要在严格监督上出实招。一要健全制度,规范行为,保证对“一把手”的经常性监督。重点要建立健全“一把手”用人失察追究制度、个人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形成系统配套的监督体系。二是实行一级抓一级、上级党组织监督下级“一把手”责任制。“一把手”上任时,要教育其正确使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发现“一把手”有了缺点,要及时批评指正,早打预防针,警钟长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夯实“一把手”的“一岗双责”。三要大力推行干部交流制度,使“一把手”队伍在动态中优化。 “一把手”在一地一岗工作,一般不宜超过五年,重要部门的“一把手”,更要加速岗位调整。
  四是要在权力制约上下功夫。首先,要尽快建立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公共权力制衡机制,将“一把手”置于集体领导之中,凡重大事项,都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同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和维护集体领导,发挥整体制约效能,对“一把手”的不正确意见或错误行为,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思想交锋,以权力制约权力。其次,要实行政务公开,强化人民群众对“一把手”用权的监督。要建立“一把手”事务公开制度,各级“一把手”的哪些工作须向社会和单位公开、怎么公开,都应有严格的规定。要自觉接受大人、政协、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制约,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以权谋私等行为的发生。
  五是要在执行纪律上动真格。强化对“一把手”的管理监督,必须健全和完善惩处机制。即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管是哪一级“一把手”,也不管其党龄长短,功劳大小,只要是违反了纪律,决不能心慈手软,要发现一个,严肃处理一个。特别是对于跑官、买官、卖官者,要进行严厉惩治,以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真正起到震慑违法违纪、教育领导干部的作用。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