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支持抗震救灾,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将响应全民节约的号召削减行政开支,能少开的会就少开,能不出国的就取消,买公车和盖办公楼也将严格控制。”谈到国务院倡导的全民节约活动,财政部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5月29日新华网)
四川汶川的8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全国上下闻震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目前抗震救灾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重灾区道路抢通、保通难度大,一些边远乡村救灾物资运入和伤员运出困难;大量受灾群众的吃饭、饮水、穿衣、住处等问题亟待解决,大量孤儿、孤老、孤残需要安置和抚慰;等等。灾区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 国务院最近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在全国开展支援灾区全民节约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减少会议、接待、差旅和公车使用支出,压缩出国团组。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暂停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
根据国务院会议部署,一场全民节约活动也在整个中国拉开序幕,中央国家机关在这场活动中率先垂范,决定削减政府行政开支,支持抗震救灾。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公用经费支出将一律比预算减少5%,用于抗震救灾。中央国家机关历年来的公用经费都不是很宽裕,从有关报道可知,预算是紧之又紧,从办公用品,出差补助,车辆控制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从紧张的预算中再行节约5%,可见中央国家率先节约公用开支经费的决心。
中央国家机关是一面镜子,他们的率先垂范在各地引起广泛响应,很多地方政府也纷纷效仿提出削减行政公用经费。上海市已经明确表示,为支持抗震救灾工作,今年上海市级机关经常性经费预算开支将削减10%,并停止今年市级机关新增公务用车;不少地方进行内部挖潜,在接待方面尽量做到既热情又节减,在下乡用车时尽可能“组合拼车”。尤其在政府采购时,尽量与下属单位的采购捆绑起来,按“批发”价集中采购,降低总费用支出;不少社区居委会教给居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水、节电的小常识;等等。
别看少坐一次车,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吨水,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中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支援到灾区就能建无数个学校,安置无数个困难群众,解决无数个难题。节约开支与发展生产相比,既不要增加投入,又不要成本,见效快,效果好,同时又能培养良好的作风,把钱用在刀刃上,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
中央国家机关在全民节约活动中做出表率,最有说服力。减少政府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不仅是广大民众的诉求,也是建立廉政节约型政府的一个得人心之举。更增加了向心力、凝聚力,与灾区人民心贴得更近,与全国人民的心贴得更紧。 (新华报业网 罗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