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一些新的矛盾,新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投资环境治理工作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焦点、尤其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企业或项目同周边群众发生矛盾纠纷现象就成为新时期环境治理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讲这一问题产生与我们的基本县情密切相关,我县是西部地区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广大农民群众还不富裕、思想不够解放,存在着等靠要的意识,每当引进一个企业时,个人利益同公共利益发生冲突,容易同企业产生矛盾和纠纷。然而从客观上讲,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导致这一问题时常发生。 1、认识方面的原因。一些乡镇干部尤其是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不够明确,工作不顾大局,只以眼前或小集体利益为出发点,无法引导教育广大群众树立“环境立县理念”,有的甚至带头怂恿群众同企业闹事,以致于封桥断路、停电停水,影响企业或项目的正常生产经营。 2、群众方面的原因。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意愿强烈但又缺乏脱贫致富必要的技能,他们把企业做为自己的钱袋子吃空掏净,认为企业来当地发展,占用了当地的资源,挣了当地人的钱,在村里或社会上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煸动下,往往因锁事同企业产生纠纷,甚至发生流血事件,把小事变为大事。 3、企业方面的原因。在现实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只以营利为目的,不主动协调周边关系,有的因生产事故同当地工人发生纠纷,有的企业生产废料、废水污染环境、损害农作物等,发生矛盾纠纷后企业不能及时主动协调解决,以致问题越拖越大,难以解决,群众锁门断电,企业无法正常生产。 4、第三者方面的原因。村组干部作为企业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本应以第三者的立场处理好企业同群众的关系,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发现,有些村组干部丧失立场和原则,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有的向企业漫天要价,有的贪污挪用征地款、补偿金,有的随意压低或抬高地价等,故意制造矛盾致使企业和群众互不信任产生纠纷。二、破解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依靠发展”。我们认为要破解企业同周边群众矛盾纠纷的长久之计,有赖于当地群众寻找主导产业,快速致富奔小康,有赖于进一步加强对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从投资环境治理的角度讲,要破解这一矛盾与纠纷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现有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在华县电视台常年经常性的播放保护投资环境公益广告,并开设专门栏目宣传投资环境,曝光一些损害投资环境的事件,引导村组干部及广大群众特别是项目区周边群众树立环境理念和大局意识,使我们群众明确投资环境也是生产力,企业能来落户,我们就能发展,保护投资环境光荣、损害投资环境可耻,自觉维护投资环境。 2、进一步落实好环境治理工作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乡镇管理村组干部及群众的优势,夯实乡镇责任,年终对乡镇工作实行投资环境一票否决,治理办、纠风办抓好投资环境建设面上的工作,经常性的走访企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加大排查力度,及时掌握信息,争取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3、鼓励企业合法经营。积极引导企业既然落户华县就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华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承担起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引导企业改善劳工关系,加强同当地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创造和谐的周边环境。 4、深入抓好投资环境案件的查办工作。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的职能作用,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于在企业同周边群众产生纠纷中涉及党员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要由纪委依据党纪政纪严肃查处,对于煸动、怂恿群众闹事的不法分子、带头闹事者,由县公安局项目建设治安特勤大队依据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并对处理过程进行全方位曝光,做到查处一件,警示一片。 (华县纪委、监察局 张新锋 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