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又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理想。”建设和谐组工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是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迫切需要。建设和谐组工队伍,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中心意识、群众意识、创新意识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组工队伍的方式方法、有效载体、人文环境、工作机制的着力点,并与当前正在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一、把握四个关键,充分认识建设和谐组工的重要内涵。
和谐组工队伍源于和谐社会这个概念。由于外延的缩小,其实质含义也更加具体。和谐机关应该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秩序、正直向上、团结友爱、思维创新。
关键一:秩序有则。构建和谐组工队伍,一定要就要遵循工作运行规则,维护各项工作应有的秩序。而维护秩序靠的是规章制度和人的素质两个方面的要素,二者相辅相成。秩序靠制度来建立,同时要靠人来维护,使制度转化为秩序的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和表现。
关键二:正直向上。人心背向,是和谐机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体工作人员自觉地热爱学习,积极进取,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业务知识和办事能力,形成“想干事,会干事”的风气。二是机关领导关心下属工作人员的进步,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形成“争先进、有奔头”的局面。三是正气。正气的具体表现有:公平公正、是非分明、各司其职、令行禁止等等。一个风气不正的组工队伍,也会出现“和谐”现象,但那是扭曲了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的背后潜在着更加深刻的矛盾。
关键三: 团结友爱。一个和谐的机关,必须要有友爱的人际关系。营造友爱的人际环境,关键要做到“三互”:一要互相信任。做到相互坦诚相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要互相沟通。机关分工细密,机关干部各管一摊,相互“工作见面多,思想见面少”,应当加强沟通了解。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三要互相谅解。机关的工作人员要开阔胸怀,能够容人、容事、容得不同意见,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支持,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从中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不断提高,感受到心情舒畅。
关键四:思维创新。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队伍,不是四平八稳,“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机关,而是充分激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活力迸发,让源泉涌流的队伍。因此,创新是构建和谐队伍建设的根本,要积极探索并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如合阳现在实行的“干部培训日”制度。就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知识视野和服务基层水平,实现干部培训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创新之举。和谐是一个永恒运动,不断变化、不断升华的过程。要通过开拓创新,不断地克服新矛盾,协调新关系,解决新问题。
二、统一思想认识,努力增强建设和谐和谐组工队伍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推进和谐和谐组工队伍建设,就是要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一)建设和谐组工队伍,是主动适应党建工作新形势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变党建创新工作的被动为主动,变管理为服务,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和谐和谐组工队伍,是适应工作新形势、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建设和谐组工队伍,是有效解决党建工作薄弱环节的有效途径。当前,组工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少部分组工干部理想信念淡化、作风不深入、工作效率不高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思想上、方法上、措施上着力加以解决。建设和谐组工队伍,就是要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从而有效地解决组工队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三)建设和谐组工队伍,是加快“两创三加快”目标的迫切需要。 “两创三加快”建设建设目标,推动党员干部“三带三创”主题活动,关键在于有一支能够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工队伍,关键在于凝聚全体组工队伍的智慧和力量。建设和谐组工队伍,就是要激发组工干部的活力,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为“两创三加快”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三、拓宽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并找准建设和谐组工队伍的着力点。
建设和谐组工队伍是一个新事物,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只有积极主动地探索并找准建设和谐组工队伍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实践中边总结边提高,才能进一步深化和谐组工队伍。
(一)提高思想理论素质。组工干部在建设队伍的进程中,必须始终贯彻好党的基本理论,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强化理论素养。行动的自觉来源于思想的清醒。通过多种形式,如专家培训、电化教育、党课教育等,不断加深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把握,要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做到先领会、先掌握,不断增强建设和谐机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建设和谐队伍的进程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规范行为。通过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加大组工干部队伍的培训,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务干部队伍;引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规范机关党组织建设的内容和标准,创新考核形式和裁体,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内在动力;大力开展创建“党员创业标兵”“共产党员先锋岗”和“十佳”党支部活动,为构建和谐机关打牢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是坚持理论创新。 建设和谐组工队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组工干部既要做到立足实际,又要做到着眼长远,深入研究解决制约和谐建设的主要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摸索出建设和谐组工的特点和规律,为和谐建设逐渐步入规范化轨道出一份力。三是加强理论宣传。党员干部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深入人心,把建设和谐队伍转化为组工干部的自觉行动,带领群众踊跃投身到合阳“五县”建设中去。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组工干部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重视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谐创建的主体是人,和谐创建实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机关党的工作的全过程。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组工队伍思想道德建设。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整个队伍中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二是要做一个自身和谐的组工干部。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又是一个扮演着社会多角色的人,但不管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何种角色,都要努力让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一个诚信友爱的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一份贡献。三是继续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做到机关内部和谐,人尽其用,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和谐组工,必须充分发挥制度的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保障广大组工干部职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一是落实各项组织制度,确保党内工作秩序规范运转。通过落实理论学习制度、党的组织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切实为和谐创建提供重要保障。二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确保组工干部充分享有各项权利。三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机关日常工作秩序正规。
(四)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和谐社会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为人们提供更多上升机会;二是人们地位的变化应该是公平合理的。同样,一个和谐的工作队伍也应该满足这两个条件。我们要努力开展好适合组工干部的文化娱乐活动,打造诚实可信、行为规范、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机关文化氛围和品牌,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抓好软环境的改善,争创文明个人、文明组室,不断提升队伍自身的品位。
和谐组工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研究,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切实把和谐组工队伍建设与当前开展的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我部机关建设成为文明向上、和谐高效的机关。(合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崔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