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日趋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到2010年共投资4万亿元,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
这样强有力的决策和部署,不仅会促进投资增长、消费扩大,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会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们对中央这次的见事早、行动快、措施硬给予了高度赞许和拥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同时,人们也对能否管好用好这些资金心存隐忧,对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能否避免腐败问题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应该预见到:大规模资金在流动和投放过程中,如果管理有漏洞、制度不完善,就很容易发生贪污、截留、挪用等问题;一些地方为了争取把本地的建设项目列入中央投资“盘子”,会竞相“上”省“跑”部,行贿、送礼等不良现象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建筑和施工企业为了取得工程项目的承建资格,会采取一些非法的、不正当的手段拉拢腐蚀官员;一些地方可能会有本位主义思想,因为强调局部利益,导致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项目;有的官员还可能想抓住这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机遇,积极去表现,快速出政绩,不讲科学发展,不顾客观规律,致使将来出现“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等等。
的确,在如此短时间内组织实施如此巨额的投资,其规模、其强度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绝无仅有的,是我国经济建设史上的一场特大战役。对于各级党政组织来说,既是对执政能力、经济建设能力重大而现实的考验,又是对反腐倡廉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重大而现实的考验。如果说地方投资偏离中央确定的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的方向,如果说建起一批工程后“倒掉”一批干部,如果说我们现在集中建成的这批工程中有一些经不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那我们就不能说这场特大战役取得了胜利。
党中央、国务院从提出十项措施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加强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保证资金用好,发挥效益。中央决定成立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为成员单位的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24个检查组,分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出台《紧急落实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工作方案》,重申资金投向和安排原则。
这些要求和措施对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规范实施,对于保证中央投资的安全有效,都是至为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落实,自觉接受检查和指导。同时,作为地方各级党政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都负有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职责,都应该有更积极的作为,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治病于未发,防患于未然,努力防止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出现各种腐败问题,既使十项措施达到预期效果,又使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
防范腐败,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在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中,出现任何腐败问题,不仅会直接削弱十项措施的效果,而且会在国内外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牢固确立扩大投资与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观念,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对如何抓好地方经济增长“夙兴以求,夜寐以思”;同时,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要求,对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保持高度警觉,在防范腐败工作上多出实招、严抓敢管。要加强调查研究,敏锐发现和把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防范腐败,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办事。程序正义原则是依法执政和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有效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在扩大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决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征收和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资金审批报账、竣工验收审计等制度,每项制度中法定的程序一个也不能少。如果说严格按程序办事需要一定时间的话,那就必须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快”的要求,迅速行动,争分夺秒,把各个环节的程序履行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腐败,保证工程质量。
防范腐败,要全面实行信息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扩大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实行信息公开透明,就会促使有关管理机关和服务机构严格按照政策和规定办事,防止权力被滥用,杜绝以权谋私。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大多与广大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各级党政机关通过多种形式、多条渠道将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就会得到保证,一切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都将无所遁形,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腐败发生的几率。
到2010年,十项措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便要见分晓,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中能否防范腐败也要见分晓。各级党政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肩膀上担子重、责任大,我们决不能辜负党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新华网 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