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走出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子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1-13 08:18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也明确要求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加快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

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新情况、新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扎实的工作推进浙江廉政文化建设,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出具有浙江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廉政文化是和谐文化,要整合廉政文化资源,以廉政文化“六进”为抓手,不断拓展覆盖面、影响力

廉政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腐败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反腐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能够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廉政文化作为一种价值体系,能够在全社会树立“廉荣贪耻、诚实守信”的价值导向,使诚信守则意识内化为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社会和谐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寓教于乐,为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起到党风政风民风的良性互动。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六进”为抓手,不断扩大覆盖面。一要明确“六进”牵头单位,制定“六进”工作方案。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工作,要分别由机关工委、教育、妇联、文明办、国资和经贸、农办作为牵头单位,各牵头单位要分别制定工作方案。二要分别明确“六进”工作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广泛开展“读书修德、以德律己”活动,通过定期向领导干部推荐廉文、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组织撰写体会文章等形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以“敬廉崇洁”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把廉政文化的内容纳入师生德育教育的整体规划,列入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培训计划,通过组织编写中小学反腐倡廉教育读本、培训师资等形式,开展廉政文化进课堂活动。以“树廉洁家风”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采取召开领导干部家属座谈会、举办反腐倡廉培训班、发送廉政学习资料等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家属的廉洁教育。以“创清风家园”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把廉政文化进社区与创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等结合起来,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之中,通过设立廉政文化橱窗、举办廉政文化晚会等形式,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以“诚信廉洁、依法经营”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企业,把规模以上企业作为重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在结合融合上下功夫,把廉政文化进企业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制度建设、企业党建和员工的教育管理以及治理商业贿赂等反腐倡廉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清廉村风”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把廉政文化进农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有机地融入到全省正在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去;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动村民参与讨论和制订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让制度变成习惯、形成文化,发挥制度建设对文化生成的作用;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与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要建设“六进”工作示范点,由点到面,层层推进。制定加强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建设意见,在全省培育建设并公布一批“六进”示范点。省里定期公布一批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各市、县三级联动 公布一批示范点,由点到面,层层推进,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积小胜为大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廉政文化是大众文化,要创新廉政文化载体,坚持走群众路线,开展大众文化活动,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廉政文化是大众文化。廉政文化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力量源泉。廉政文化可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我们要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来扎实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一要举办各种廉政文化赛事活动。浙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人辈出,廉政文化资源丰富,要充分利用这种文化优势举办廉政文化各种比赛。2004年以来,全省先后举办了中国(浙江)廉政故事比赛、中国(浙江)廉政小小说比赛、中国(桐乡)廉政漫画比赛、中国(浙江)鲁迅故里杯廉政杂文比赛等,进一步弘扬廉政文化。二要建设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使廉政文化教育制度化、规范化。要因地制宜,结合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充分挖掘、整理、提炼古村落文化、历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把弘扬历史优秀廉政文化和发扬党的优良廉政传统结合起来,做到古为今用,教育、激励后人。2006年以来,全省纪委、宣传、建设、旅游等部门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评选工作,先后建设了南湖革命纪念馆、绍兴周恩来风范园、兰溪诸葛村、杭州于谦祠、宁波清风园等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同时,还利用影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图书馆、广场舞台等文化设施宣传廉政文化,通过举办展览、举行讲座、放映影视作品、提供图书资料等形式,提高廉政文化活动的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使社会文化设施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有些地方还规划建设一批廉政文化景观,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三要广泛开展廉政文艺活动。要组织创作反腐倡廉歌曲、高唱廉政歌、演出廉政文艺节目等,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反腐倡廉文艺创作演出活动。要与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相结合,组织开展廉政电影、廉政文艺大篷车、廉政戏曲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四要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传播廉政文化。既要依托党报、党刊等主流宣教阵地,又要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采风、专题报道和创办专栏等形式,积极传播廉政文化。近年来,全省已建立廉政网站或网页284个,有网络评论员341名,宁波市纪委建立的“中国廉政文化网”,来访量在同类网站中列全国第一。五要编辑出版廉政文化图书。文化是薪火传承的事业,要加强廉政文化图书的出版工作,为干部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省纪委组织编辑出版了《廉政镜鉴丛书》、《廉政文化在浙江》等一批大型廉政文化丛书。宁波、嘉兴、衢州等市也编辑出版了《中国廉政文化丛书》、《清官故事》、《儒家思想与从政道德》等一批廉政文化书籍,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文化,要以人为本,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廉政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说服力、感召力、渗透力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只有靠实践出真知。廉政文化潮起浙江,发轫于浙江干部群众的实践探索。2001年,宁波市鄞州区开展廉政格言征集活动,首次编辑出版“中国廉政文化”丛书。2002年,台州市率先推出廉政公益广告征集活动。2004年,省纪委全会部署廉政文化工作,同年7月,浙江省纪委、省委宣传部召开全省廉政文化建设座谈会。2005年7月,省委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廉政文化的建设意见》,召开全省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同年12月,率先举办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2006年10月,中央纪委在杭州召开全国廉政文化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浙江廉政文化经验。2008年,省纪委出台加强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建设意见。由此可见,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有着清晰的实践脉络:因势利导,示范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催生;领导重视,各方参与,廉政文化建设中统筹积极推进;立足干部,面向大众,廉政文化在“六进”中不断深化,创新载体,形式多样,廉政文化在活动中拓展普及;加强研讨,指导工作,廉政文化在探索中提升层次。廉政文化是实践文化,还在于通过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大大拓展了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渠道和途径。以前,我们讲依靠群众反腐败,群众能参与的是写几封举报信。现在,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大大激发了群众反腐败的激情、热情,廉政文化的大众传播和廉政文化的大众参与,为群众参与反腐败提供了最现实最直接的途径和方式,廉政歌曲的创作传唱、廉政文化的广场文艺、廉政文化的图书音像等等使广大群众发自内心地直接地参与到反腐倡廉工作之中。

深入推进廉政文化,一方面要丰富廉政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更要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形式。廉政文化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实践性要求不断创新形式,改进方法,使形式更好地表现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形式有时比内容更重要。廉政文化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正统、比较严肃,更需要有好的活的形式来表达,特别是要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易于乐于为群众接受的方式、方法来表现、来传播。廉政文化相对比较虚、相对比较抽象,这就要在实践中坚持虚工实做。廉政文化不能光讲深刻的道理,光喊响亮的口号,热热闹闹地大而化之,而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形式和载体。没有好的形式,没有好的载体,廉政文化容易“曲高和寡”,很难深入人心。廉政文化既要靠写文章、靠领导讲话发文件,又要靠实践形式的多样性,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口口相传。要把大道理放在生动的形式里,把抽象的、枯燥的理论灌输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体现出来、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廉政文化入耳、入脑、入心。才能使廉政文化发挥其真理的说服力、理论的感召力和实践的渗透力,为省委“两创”总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持和智力支持。(廉政在线 胡海良)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