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并且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并列起来,进一步凸显了我们党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作用和要求。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与经济发展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利益矛盾、完善的廉政制度建设等因素息息相关。反对贪污腐败,花人民的钱就要为人民办事,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人民群众的期待心声。而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让人民群众参与,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发挥人民群众监督权,让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无疑大大提高了反腐败的效率和程度。
一、增强反腐意识,提高人民群众认识腐败的危害性
腐败问题,说到底是一个脱离群众、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只要党内存在腐败现象,党和群众的关系就要遭到破坏和削弱。如果不注意克服脱离群众的现象,放任腐败现象的蔓延, 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就会蜕变,丧失人心,必然会影响国家政权的权威。(一)政治危害。腐败现象的发生是腐败分子利用对公共权力的运行控制取得私利,这严重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丧失应有的权威和凝聚力,难以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腐败不仅使行政官员受到腐蚀,政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而且还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二)经济危害。腐败在经济领域表现居多,因此在经济上的危害也比较严重。公共采购、公共项目建设、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腐败很容易导致地方经济秩序的紊乱。行贿者每送出一笔资金,都会将其转嫁到商品或者工程上,进而又转嫁到政府或者人民群众的头上,最终是损害了基层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土地买卖方面的腐败会给地方政府也造成巨大的损失。(三)道德危害。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道德标准。腐败现象削弱了人们自觉遵守道德约束抵制腐化行为的能力。当人们逐渐习惯于在腐败的环境中生活时,不仅会容忍腐败,甚至利用它来为自己谋取好处,这种态度不仅助长了腐败现象的蔓延,而且还会导致人民群众法律观念的淡薄,降低社会凝聚力。
二、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注重人民群众参与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那就要为人民办实事”,反对贪污腐败同样需要人民群众参与。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党政廉政建设。在一九四四年,毛主席就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总结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教训的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一九四五年七月,毛主席在同黄炎培谈到共产党如何跳出有盛而衰的历史周期率时,提出了依靠民主,依靠人民监督政府以防止消极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思想。在建国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再一次提醒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风斗的作风,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上还存在的一些漏洞,的确还存在一些腐败的现象。但纵观全党反腐败的工作,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依靠了人民群众,广泛的发动了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廉政清洁,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人民群众分布在各行各业,对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看得最清楚。反腐败的最大力量是蕴含在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的监督就是最大的监督。这充分说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绝对不能变。深入反腐倡廉与坚持群众观点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承,互相促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反腐倡廉的出发点和归宿。即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共产党员也应该与群众同甘共苦,了解群众疾苦,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而不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甚至以权谋私,损害群众的利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党员干部热衷于名目繁多的达标活动、徒有虚名的检查评比,不能给群众带来任何实惠和好处,反而增加群众的负担,从根本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据统计,反腐败案件的大部分线索都来自群众举报,这也充分表明了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反腐斗争能量。这些年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不仅要在党内开展反腐倡廉建设,还要调动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参与反腐败斗争中,齐抓共管,反腐败工作才有可能真真正正取得实效。
三、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渠道还不够顺畅。1、人民群众检举途径单一。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基层,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手段过于单一,检举途径缺乏创造性,利用廉政举报网络、廉政举报电子信箱、媒体等形势举报的条件受到极大的限制,还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简捷的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机制。而且就目前的有限的群众检举途径也受到种种的阻扰,有些机关部门同志缺乏责任意识,严重脱离群众生活,不懂群众生活的酸甜苦辣。对一些举报信息、信件能推则推,能转就转,可听可不听,可办可不办,并且反馈意见极少。2、少数机关部门缺乏责任感。在一些地方的纪检、信访机构存在严重的官官相互的意识,将一些群众的检举信息泄露给被检举人,使举报者遭到打击报复。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既让人民群众逐渐失去了参与反腐败的热情,也让人民群众逐渐失去对当地政府的信赖,产生了不小的质疑,少数地方发生的群体集中上访现象就是最好的体现。
(二)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反腐的积极性不够。虽然自建党以来,就重视反腐败工作,但仍然没有将官方反腐败工作和民间监督反腐败有效、融洽的结合起来,缺少那种深入直接有效的、便捷的宣传发动,反腐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自发状态,远没有形成群众广泛主动参与反腐败斗争的局面。仍有不少群众认为反腐败斗争是党和政府的事情,自己力量小,不可能在反腐败斗争中起多大的作用,只有在触动了自己的个人利益的时候,或者形成了仇恨,才奋力举报。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只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愤怒,对在行动上却不积极,缺乏主动性。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不能够切实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难以保护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三)反腐倡廉制度还不够完善。制度反腐是廉洁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治理腐败的一条重要经验。如新加坡公布的《防止贪污法令》打击贪污腐败,又制定中央公积金制度,围绕公积金制度,又完善了国家公务员个人与家庭申报制度,再相应完善了股票帐户检查制度,金融实名制度,公务员行为日志制度等,就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我国自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也相应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反腐倡廉制度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1、缺乏独立的反腐机构。我国纪检监察机构受党委政府的领导,没有独立的办信查案权力。虽然说为约束公务员行为,出台的《公务员法》、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逐渐形成的问责制、形成的述职述廉制度、创建的行贿黑名单制度等等。但真正用在办信查案方面的制度不多,可操作性的制度不多,真正指导、规范办信查案、加强办信查案力度、加大惩处力度、查办方法手段的举措有限。纪检监察机构在办理人民群众信访举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中,没有完善的制度,很容易使腐败分子成为漏网之鱼,逍遥法外。另外,在办信查案过程中,执纪不严或惩处的手段不硬,还存在做好人,说情等现象。2、人民群众缺乏监督制衡机制。人民群众是反腐败的根本力量,要充分发挥这一力量,就要尊重他们的知情权。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与社会公众的问责度。在一些地方政府机关“一把手”个人拍板的行为,一直没有绝迹。自上而下的监督几乎完全代替了平行制约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并且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
四、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完善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建全完善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举报、监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1、建立和完善便于人民群众知情的制度。建立正常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稳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人民群众的知晓度。比方说今年“两会”提出的要加快进度制定官员财产公示的有关条例或者规定,实现官员财产公示,按照自上而下或上下联动的原则确定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不仅有利于人民群众监督,更重要的也是防止腐败的直接有效的途径。2、建立和完善便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力的制度。加大民主评议和勤廉问责评议工作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监督权威性;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使干部选任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积极推进党员、人民群众代表参与制度,变人民群众的自发监督为合法有序的监督。3、进一步疏通人民群众反腐败中的监督通道。加大宣传力度,把先进的思想理念、责任意识、权力观念等有效地传达给人民群众,拓宽人民群众监督渠道,通过定期下访、责任制考核、专题检查等方式,拓展举报空间,延伸监督触角。
(二)加大腐败案件的惩处力度。要对腐败分子做到举报一起、查实一起、惩处一起,以最大的诚意和最严明的纪律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信心,取信于民。最近,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菏泽市交通局原副局长杨传玉等人被查处、判刑,广大群众拍手称快。既要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对重大案件的协调、指导和督办,也要及时向各界公布重大案情的进展情况,增加司法透明度。要加强纪检、审判、检察、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形成惩治腐败的整体合力。坚持惩治与预防并举,要结合典型案例,剖析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查找司法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利用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总结教训,引以为戒。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清朝康熙说过“治国莫大于惩贪”“大吏廉洁,则小吏自然效法。苟不能勤慎,致误公事,岂可因保全一人而废国法乎”,古代统治者的就提出了廉政的思想火花,在追求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现代仍然实用。一个国家的廉政状况如何,除了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外,还在于有一种为全社会所认可并被公民接受和遵循的廉政文化。北欧国家一直是世界公认的最清廉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廉政策略基本都是监督、控制权力,但北欧人还有一套全社会都认可并被广泛接受和遵循的良好的道德价值标准和健康的廉政文化。国家雇员非常强调内在的人生信仰和道德操守。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平民都在这样的道德标准要求下,具有良好的自律精神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以在全社会都在反腐败的同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廉政文化创建活动,通过情理交融的宣传引导,提高广大干部受教育的实际效果,就非常有必要。
(四)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共产党是靠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执政的,离开人民的支持,党的事业将一事无成。当今社会腐败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有权力运行的地方,就有产生腐败的可能,而反腐败要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对腐败看得最清,对腐败最痛恨,反腐立场最坚定。他们能够直接感受到腐败现象对党、对国家和自己切身利益的侵害。所以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要始终奉行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处处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一个一个地去了解,并帮助他们一个一个地去解决,一件一件地去落实,真正做到体察民情,化解民忧,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实践证明也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是我们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只有调动起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员,不断完善反腐监督机制,明确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逐渐淹没一切腐败现象。只有社会公平公正,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在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团结一致,树立信心,围绕经济发展建设,一定能化危为机,度过难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人民网 陈军 万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