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浅谈全方位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问题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10 08:37
内容摘要:农村乃国之根基,根基稳国方稳,国稳才家安,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整个农村和谐稳定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而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令人堪忧,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但成效微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对新平县的部分村委会进行调查研究,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一些结合实际的工作对策,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农村基层 党风廉政建设 对策

当前,我国对农村干部的建设问题越来越重视,村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在农村基层真正起到了引领农民群众致富的作用。像云南的少数民族县区之一的新平县,这几年来,县委、政府对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都高度重视,并尝试各种提高村干部素质、强化村干部能力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面向应届毕业生招募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邀请省、市专家学者为村干部讲授政治、经济、法律以及反腐倡廉方面的专业知识,无论是村干部的知识结构,还是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村干部这个群体总体上向着为民、务实、清廉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在农村长期受到传统封建地主思想的影响,加之农民出生的村干部大多数学历层次比较低,法律法规知识欠缺,所以极个别村干部进入村委会大门,干的却是中饱私囊、坑农害农的事情,引起群众的极度反感,甚至由于个别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引起群体性事件,降低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抹杀了党在农村基层的良好形象。因此,强化对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刻不容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方位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当前少数村级组织运行中的表现令人堪忧

通过对我县部分村委会班子及村民小组的深入调查,发现在局部地带村干部与农民群众关系紧张,导致部分村民干事与村委会的规定反道而行,少数地方无政府主义有所抬头,通过分析认为,当前像新平县这样的山区县的村委会一级运行中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四类。

(一)少数乡村领导班子能力弱化。由于大多数村干部都从农民中缠身,所以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差、能力低,无法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因为多数村干部的素质偏低导致处理事情往往个人主义化,班子内部闹矛盾、搞内耗、无法形成核心,工作管理上搞得乌烟瘴气一团糟。而且有的少数村干部由于思想上一开始就有问题,认为最多就是干一届就得卷铺盖走人,所以部分班子成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拖拉推诿,敷衍塞责,整天把时间花在公款吃喝,贪占集体财产,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群众不满。

(二)少数村级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有的村干部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如何维护自己的私利上,而不是把精力投入到如何为群众发展生产,搞好经济建设上。这样一来,群众那边源源不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后来干脆变成了遗留问题,事情一件累一件越拖越难办,严重束缚了在任村干部的手脚,对下一届村干部也造成了烫手的洋芋不敢去碰,引起了群众不满,久而久之,村民对村干部的决策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公开与村干部对着干,要么出现群体上访事件,薄弱的村级集体经济根本解决不了村民们提出的种种要求,加之有的村干部作风不民主、方法简单、个人能力欠缺、本事平庸,从而村级班子散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导致班子软弱涣散甚至瘫痪。

(三)少数基层党员干部身上存在不正之风。少数村干部放着公事不去做,漠视群众疾苦,以欺骗人民群众的眼睛求安然。在上任前的演说中"我是农民的儿子,所以我当为群众效犬马之劳",上任后却变成了"我是皇帝我怕谁,农民都是我的龟孙子",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言行,直接助长了少数村干部贪图享乐、公款大吃大喝的风气。他们有的以职务上的便利把手伸向集体资金和社会福利、项目资金等,给村集体造成严重浪费。有的村干部到集镇的街上大肆用村集体经费宴请其他相关人等,搞得办一件事,出一趟差短则一个星期,长则半个月,随意挥霍着农民群众的血汗钱还心安理得,让群众有苦无处说,有事找不到人。还有一些村干部遇到好处第一个冲上前,遇到洪涝灾害或天旱少雨却借种种借口东躲西藏,面对极少数与民争利,不顾群众死活的村干部实为心痛。

(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本身存在漏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旨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督促广大干部改进作风,切实净化党风的一大法宝。但是面对农村基层,很大程度上存在不适应性。由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过于注重痕迹管理,在年终考核时考核组人员只要看到纸上写的所谓痕迹,就认为工作已经开展得很好。其实不然,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做各种书面材料已经不是难事,但真正困难的是办实事,所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重痕迹轻实绩的现象本来也不是很科学,既然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就不能仅仅听汇报,看看材料,更多应该是听听最基层服务对象的声音,看看实际能看见的项目、工程以及各项惠民政策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困难产生的原因分析

分析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困难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干部的选拔任用、选举的不公正、村干部素质偏低和失去监督砝码四个方面造成的。

(一)干部任用上的把关不严。选举就像做生意,在有的地方的村级选举中,有的人为了上任后好捞一把,就搞突击花钱,甚至夸张到先发一只鞋给选民,如果选上了再发一只的地步。有的在选举前到处找朋友和亲戚分头拉选票,热闹的场面好像美国选总统。有的乡镇党委对于那些学历低、作风粗暴、在村中有较坏影响的人不进行有效的阻止,按照顺其自然的方法让动机不纯者进入村两委班子,班子人选配备上的把关不严,给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造成很大的障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无法推进。

(二)家族垄断导致公道失衡。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级组织的管控力度,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地方家族势力较大的宗亲派,部分乡混入村委会的人肆意拉拢家族中最有权威的长辈,以泰山压顶之势召集家族成员分配村两委人员名额,新当选的班子中90%以上都为一个家族的成员,村级组织因此沦为一个家族发家致富的根据地,家族式的垄断导致了民主散失,公道颠覆,让那些较少民族或不同姓氏的群众没有参与村级事务的权利,各种抱怨不断积累,派系斗争和家族之争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在这样的农村起不到任何作用。

(三)村干部素质偏低导致作风漂浮。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当前部分村组干部文化素质偏低,言行不统一,办事简单粗暴。有的干部甚至抱着一种干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念头,拿着公款痛快地花着,大吃大喝不断,有的长时间离开村委会,打着向上级争取项目的名义到旅游景区旅游观光,有的把钱投向私人发家致富的门路上,对群众打压,对乡镇领导迎来送往,甚至把赌博作为拉拢人心的方法,抱着输一点就向领导靠近一点,就套牢领导多一点的想法,把什么经济发展、关注民生、注意形象等词抛到九霄云外。有的地方的村委会真可谓"朱门酒肉臭",而有的群众却是真正快到"路有冻死骨"的境地了。因为有的村干部把该给福利的老弱病残的人家圈出不管不问的范围,而把好处全给了那些外面有工作人员的家庭或是自己的亲戚,他们面对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工作总会把那套自认为天衣无缝的假账摆出来,着实为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平添了不少的麻烦和障碍。

(四)失去监督的权力助长基层干部的私欲。为什么有的村干部能在法制这样健全的社会主义国家干着中饱私囊的事情,为何村级干部的权利运行得不到监督和制约,是我们的村干部根本不需要监督吗?其实,据调查了解所知,村干部中的少数人胆敢欺上瞒下,肆意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原因与我们的监督缺失不无关系。就我县而言,村级组织中除了自发的设立党风廉政监督员外,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文件下发要求建立一支专业的村级党风廉政监督员或纪检委员。想来也奇怪,为什么村级组织中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却没有纪检委员。靠自己监督自己,对于收入本来很少,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的村干部来讲是行不通的,所以当前的农村基层中不是不需要党风廉政建设,而是太欠缺监督和制约,应该加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我们的民风才可能纯朴,干部才能够清廉,农村干群关系才可能和谐。

三、全方位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

(一)选好信得过的基层"一把手"。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离不开党组织一把手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假如说村主任是要群众亲自选举产生,那么村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主要是党员内选举产生,从中上级党委和政府可以考虑选择一个综合能力强,对农村工作熟悉,群众基础牢靠,干事民主并有魄力的同志担当党组织书记的职位。这样一来有了适合的人选,就可以实现上级党委、政府的意图,而党委政府的意图就是人民群众的愿望所在,也只有选好村级党组织一把手,才能有效地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才能真正在群众中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一把手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村两委的班子成员就有效仿的样本,班子间才会形成团结、廉洁干事的局面,所以要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选择好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非常重要。

(二)切实加强农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对村干部的培训,不仅是乡镇级的任务所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干部高素质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所在,所以县级以上管理部门,甚至是市级以上的村干部教育培训单位应倾斜培训政策,通过邀请有基层阅历,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为他们启发思想,提升素质。让他们通过接触不同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党性锻炼,从而达到为民服务、政治坚定清白干事的目的。

(三)选好配齐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农村基层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非常重要。虽然说村委会一级实行村民自治,但党在基层同样有很多默默奉献的先锋模范,我们在选举过程中不能任凭那些极少数心怀不良动机的人肆意妄为。比如说在选举大会开始之前,可以通过组织的形式,先召开党员大会,原来村组干部中比较有能力政治坚强的代表会议,在会上不是直接灌输应该选谁不应该选谁的问题,而是通过做通党员和村组干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小组代表的思想,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不要盲目跟从那些乱拉选票的人,而是要通过与群众多方接触的方式,让群众知道应该选举真正有能力、素养好、有公心、大家信任的人作为村两委的最佳人选,不因为小利而长期吃亏,事前应广泛传达选人用人一定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不提倡通过突击花钱、拉选票、贿选等不良风气,通过广泛的宣传让那些动机不纯的人不再敢明目张胆地进行非组织活动,从而真正选出能实现党委政府意图、群众满意度高、综合素质比较硬的村干部人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净化农村风气,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和谐发展。

(四)把出台的每一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目前为止,从国家到地方,关于农村的人、财、物方面管理的规章制度已经够多,法律法规也逐渐趋于完善,但是有的制度针对不同地方的适应度不尽相同,地方出台的规章制度也比较多了,但是真正去落实的毕竟不多,有的乡镇关于管理村干部方面的制度多达二十余项,制度可谓多如牛毛,但是并不去一一执行和落实。如某某乡关于进一步明确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备案制度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到"村干部集体外出学习考察必须征得乡党委集体研究讨论决定,方可最出最后定夺",然而现实中却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某某村因为某项工作较为突出得到一笔数额不小的奖金,就顺便邀请乡上的分管领导一起外出考察,乡上的分管领导为了避免让更多的班子成员知道竟然连知照都不打,就跟着外出学习考察一周,这样的事情在乡镇和村级比较普遍。所以做不到的规定最好不要出台为好,否则将成为群众议论的焦点,也会让其他人员感到制度的不严肃、不公平,导致不和谐声音的产生。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已经出台的每项制度,如果做不到或短期内做不了,最好是废止或改进,制度应该是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的有效保证,而不能成为公众茶余饭后的笑谈话柄。

综上而言,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刻不容缓,特别要重点针对村级两委的主要干部加强防腐防线,让基层组织真正成为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先进文化的阵地,而不是变为群众怒目对视党政机关的窗口。(新华廉政 云南省新平县纪委宣教室主任 祝罗)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