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嘉禾县是“人民来信来访之乡”。2009年,该县共发生群众来县访852批3056人次,其中,集体访32批1428人次。赴县以上上访304批704人次,其中到市访125批308人次,赴省访111批313人次,进京访54批83人次。属于纪检监察业务内的252件次。综合分析群众来信、来访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要特点
(一)信访总量高位徘徊。2009年,群众来县访852批3056人次,其中,集体访32批1428人次。总量高位徘徊的态势没有得到改变。
(二)反映问题较为集中。从群众反映的问题来看,投诉求决类信访占86%,主要集中在企业改制、工农关系、涉法涉诉、社会救助以及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等热点难点问题。
(三)越级访高位运行。部分群众认为把事态扩大、用上级来压下级更为有效,加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因而往往越过基层,直接到县赴市进省上访。2009年,全县赴县以上上访304批704人次,其中到市访125批308人次,同比批次和人次分别上升7%和8%;赴省访111批313人次,同比批次和人次分别上升46%和21%。大部分的上访人员来自农村,越级接访压力较大。但进京非正常上访得到有效控制,进京访54批83人次,同比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0.8%和1.2%。
(四)涉法涉诉类信访案件仍然突出。2009年以来,全县共排查出重点不稳定因素13起,其中涉法涉诉类达8起,比重较大,且协调难度大。
(五)稳控工作难度加大。一些难以处理的信访问题,在政治敏感时期必须对重点对象实施稳控措施,但是近期出现的一些信访人采取家人或者亲戚代替越级上访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二、原因分析
当前造成群众上访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单位认识上的“误区”一直没有解决。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重视不够,甚至对群众的上访苗头麻痹大意,既未及时报送信息,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二是工作环节上缺位。在抓信访工作上,有些单位只停留在简单的布置上,没有从全局的高度去抓落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总想一拖了之,在宣传教育、办事程序、联系沟通等多个环节上缺位。一旦群众上访,又认为是“刁民”,对他们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把自己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三是责任主体意识淡薄。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与分管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
(二)群众思想观念上的“陋习”一时难以改变。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维习惯。三是信“访”不信“法”。受当前司法大环境影响,许多群众认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费时费力,即使是典型的涉法涉诉问题,也要到政府部门上访解决。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分工协作体系。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既要抓好分管范围的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分管范围的信访工作。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坚持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信访老户、缠访户和重要信访件认真做到“五定一包”的办法,即定包案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理要求、定办结期限,包及时做好息访工作,切实消除信访积案,减少越级上访批次和人数。
(二)完善排查调处体系。要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建立健全信访案件排查调处制度、信访隐患滚动排查工作制度、潜在不安定因素台帐管理制度等,切实抓实、抓细、抓到位,使大量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更多信访案件得到超前化解和处理。
(三)建立监督约束体系。一要建立完善的信访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及信访部门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实行量化动态管理。对信访问题突出的实行单位重点调度管理,限期整改。二要建立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原因引发的重大信访问题,视情节轻重实行“一票否决”,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切实起到教育警示作用。三要建立信访听证制度。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解决问题,变信访部门唱独角戏为相关部门相互配合,促进信访问题解决。
(四)规范群众信访行为。一要宣教结合。认真宣传国家《信访条例》及省市有关信访政策法规,教育群众依法有序上访。二要虚实结合。既要做好思想工作,又要解决实际问题。三要疏堵结合。对于一般性的群众上访,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于妨碍公共交通、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上访,必须坚决制止;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新华网 中共嘉禾县纪委 嘉禾县监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