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是个农业县,全县有30万农业人口,农业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如何发展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近年来,澄城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六大工程”,深入推进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全面推广苹果“四大关键技术”,果畜结合,促进了全县农民增收,但大多数群众生活并不富裕。目前,制约澄城县农民增收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人的因素。一方面,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目前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大多年龄在50以上,这部分人思想观念落后,大多数文化层次较低,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能力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具体表现为:不愿使用现代农业工具,不愿对农业进行科技投入,更不愿接受新品种、新技术。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接受,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比如苹果产业,部分农民不愿过多投资,不使用有机肥,不使用好套袋,不科学灌溉等等,造成苹果优果率难以提高。另一方面体现在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这主要体现在生猪产业上,能繁母猪繁殖技术还不够普及,新的生产技术难以大规模推广。
资金因素。一是我县财政收入很低,每年的支农资金非常有限,乡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二是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三是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因此,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信息因素。改革把广大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苹果、生猪的销售一直是农民的头疼事,农民还在为生猪、苹果的销售东奔西跑,到处寻找客商,始终在担心卖不出去,买不到好价钱。
市场因素。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的增长。全县农产品收入增长 %,而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则增长15%-30%不等,说明纯收益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投入产出率低,致使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以肥料为例,实际市场价连续几年涨幅都在15%以上。二是杂交种子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其中玉米种子价格涨幅最大,2008年玉米种子平均每斤价格在6.5元,以后逐年上涨,到2012年达到了每斤11.5元。三是养殖业收入因多种原因不太稳定。近几年来,生猪产业受市场影响较大,2009年,生猪价格曾出现一度低迷,2011年又一路飙升,2012年再次出现下降局势。
建议及对策
充分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做大做强苹果生猪产业。要以政府推动为核心,抓产业布局,抓技术服务,抓品牌建立,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我县的地理、气候自然特点,大力发展“粮—猪—沼—果”为主的生态循环经济;二要强化和抓好对果农、养殖户的培训工作,提高产品的科技贡献份额;三要加强农资使用监管力度,确保生产绿色食品、有机果品。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一方面,县乡两级政府要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有力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科技支农、农业产业化及扶贫开发项目,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责任,增加对“三农”的信贷资金投入,简化办事程序,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范围,让更多的农民获得贷款支持,促进特色农业基地的快速发展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保障农民收人持续稳定增加。
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县乡两级政府要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要加快发展各类职业中介组织,搭建市场需求与供给对接平台,为农村劳动力输出提供信息指导和各种服务。要免费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要针对我县农民的实际,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的积极性,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组织对农民开展文化知识、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增强科技意识,提高就业技能。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逐年加大对农村劳务输出培训的财政项目支持力度。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化组织。全面实施百村推进工程,着力构建“稳粮、强畜、壮果、扩菜、兴生态、重加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范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工程”,着力提高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水平,实现农业多渠道转化、农民多层次增收。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升级石羊、国绿等涉农加工、物流、贸易集团,加快传统农业向工厂化、公司化转变,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和产值翻番。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要结合我县正在开展的中心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积极推广农作物种植新技术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同时,要加大农业保险投入,减轻农民的因灾损失。
依法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要逐步改变千家万户种田的作坊式经营模式,促进土地流转,扩大农业生产者的经营规模,推进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建立土地流转中心,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力争规模经营面积达10万亩以上。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扩大设施农业基地规模,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专业村。
控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要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成本和市场定价,防止农资价格过度上涨。充分发挥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作用,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查处举报案件,遏制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同时,工商、质检部门要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深入开展升级晋档活动,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解决好农村干部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让干部当好“三种人”。一是当好引路人。进一步强化对农民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门路,通过信息指导,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产销动态、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二是当好明白人。新形势下的农村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村工作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知识、工业基本常识,还要善于让农民掌握科学致富的本领,通过典型宣传、教育培训、进村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农民也具有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较高的农业科技素质。三是当好带头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首先要会干、能干,会富、能富,才能领导和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因此,应倡导乡村干部直接领办、参办项目,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为有项目的干部创造条件,出台专项政策,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
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技能培训,搞好农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是统筹城乡信贷。目前农村全部贷款所占比例很低,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称,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健全融资体系,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切实解决好农民发展资金极缺的实际困难问题。(澄城县纪委 李金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