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华阴明察暗访,街头巷尾都在热议两件事,一件是79户农村低保户主动退保;一件是太华办南寨村有3个村民小组长被公安机关批捕。干部群众讲,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动了真,看来共产党的老作风又回来了。
为了一探究竟,我和市委政研室、市民政局及市纪委的同志一起,专程去华阴搞了调研。通过听汇报、访群众、面对面座谈,深感华阴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
近年来,城乡低保已成为农村工作的一个热点,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由于低保对象情况复杂,政策执行量大面宽,加之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常常出现“关系保”、“人情保”现象。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中省先后将参战、涉核等涉军群体及过去农村“八大员”相继列入低保,出现“群体保”现象,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今年5月,两封群众举报信相继送到华阴市委书记卢发兴同志的案头。信件反映,太华办某社区干部“优亲厚友”,让不符合政策的人吃低保。随后,桃下光明社区又反映一起“人情保”问题。卢发兴当即批示,一定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彻查城乡低保 “人情保”、“关系保”背后的腐败问题,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为此华阴市纪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会同民政部门联合开展了村(居)委会落实城乡低保政策专项检查,同时与养老、住建、公安(交警队)、税务、工商、交运局、财政局、农业局、信用联社、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10个部门和单位,利用两个多月时间,对全市享受城乡低保的1.7万人逐人进行信息核对,终止了800多户2000多人经济状况好转的低保家庭的低保资格。同时,一批真正困难的群众按照相关程序要求,实现了“应保尽保”。
在开展低保专项治理活动的同时,华阴民政部门从问题着手找根源,健全规范制度,先后出台低保公开公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低保政策专项检查、基层干部及其近亲属享受低保情况备案等多项措施,杜绝了少数基层干部在评定低保对象时不按照程序办事、优亲厚友现象发生。华阴低保办负责同志介绍,全市范围低保自查,对144户397人村(居)干部近亲属进行备案,目前有79户196人自动退保。华山镇负责同志说,华山镇今年共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178户544人,其中城市143户439人,农村35户105人。
华阴市通过专项检查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确保了有限的资金都用在特困群众身上,群众对低保由不满意到满意,说明只要政府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立行立改,就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正如华阴市纪委张红丽所讲:“办一个案子,解决一个问题,规范一项制度。用制度的约束力破解难题,就能赢得群众的认可。”
惩腐肃贪,重拳打击群众身边的“苍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镇村组干部作为农村政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坚力量,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些村干部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方面优亲厚友甚至侵占群众利益,在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强包强揽,甚至一些村霸地痞胡作非为,群众敢怒不敢言,老百姓形象的说“老虎太远,苍蝇扑脸”。
面对农村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华阴市委痛下决心,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村组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入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活动。成立了整治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行为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亲自部署,亲力亲为,确保了整治活动明显见效。活动一开始,华阴电视台、政府网、“四知网”循环发布活动公告,在各村、社区张贴《关于严厉打击涉黑、涉恶、涉毒暨整治村、社区等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公告》,并在综治办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检举和举报。活动中,按照“一人一案”组建专案组,全力摸排侦破,从重从快查处。目前,检察、公安机关共受理群众举报反映11起,立案侦查6起,批捕4人,党政纪处理2起。华阴市岳庙办一村主任虚报冒领民政救灾建房补助款、太华办一村主任涉嫌聚众斗殴、太华办某村组长侵吞集体资金数万元等多起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犯罪嫌疑人受到应有法律制裁。加之市电视台集中播放的一批村、社区等基层干部违法违纪典型案件,专项整治起到有力的震慑作用。
华阴政法委综治办同志介绍,通过打击涉黑、涉恶、涉毒暨整治村、社区等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明显减少,既净化了社会环境,也赢取了民心。太华办党委书记杨柯同志讲:“打黑除恶专项整治,是一项让群众拍手称快的民心工作,对辖区重点项目推进、营造良好投资发展环境效果非常好,对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第三茬次工作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同时对明年村级换届选举也扫除了障碍。”
正风肃纪,让群众深切感受干部作风转变
“干部作风事关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体现党的形象。”多年来,机关干部八点上班九点到、上班脱岗、溜岗现象相当普遍。老百姓办事找不见人,丁点小事都得找“熟人”,败坏了社会风气,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群众的意见就是整改的命令” 。华阴市立行立改,彻底整治机关作风涣散、干部庸政懒政现象。首先从上下班迟到早退、上班窜岗、聊天、打游戏、公车私用等具体事入手,扎实开展了机关纪律作风专项整顿活动。市纪委先后组织明查暗访25次,拍摄了6个多小时的违规违纪问题专题片。在市委全委扩大会上,纪委将专题暗访片逐人逐事在全委会播放,涉及的干部全部问责。据统计,先后对上班迟到的20多人在全市通报批评,对上班聊天、上网购物的5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对上班值班期间脱岗的16人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对公车私用有关司机进行辞退。通过严查快处、动真碰硬,对干部的思想震动很大,有力地转变了干部作风。现在在华阴,党政机关按时上下班,早到晚走已成常态。下岗职工李某去人社局办事,说自己根本没想到早去了20分钟,工作人员已经在岗。在机关,我们也遇见一女同志抱怨说,现在上班像打仗,中午给娃做不成饭。但大多数干部认为,按时上下班,工作效率提高,个人生活也规律了。
在狠抓机关干部作风整顿的同时,华阴市委还先后集中开展了10项专项治理活动。集中对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机关“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新建滥建楼堂馆所、“三公”经费开支、“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认真排查、集中整治。按照常委职责分工,逐项逐条落实到每一名常委身上,并明确责任单位及部门。在开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检查中,对涉及的60多个单位逐一检查,梳理案件线索9个,目前正在积极整改。在公务用车专项治理中,制定了详细的管理使用规定,对全市公务车辆逐车建立台账,对超标的65台车辆集中进行拍卖处理。组成治理会所中的歪风专项小组,定期不定期对辖区范围的宾馆、饭店及娱乐场所在工作时间进行突击检查,查处了一些治安案件,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开展信访积案专项治理,解决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的不良因素,一批群众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打铁还需自身硬。”市委主要领导带头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突出问题。在排查民生突出问题时,一所小学的副校长直言市委决策不够严谨,致使城关二小迟迟没有建成,城区小学“入学难”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这一意见被列入市委常委会“四风”突出问题和整改方案。华阴市财政局负责同志讲,全市首批24辆超标公车拍卖收入318.5万元,已经全部用于城关二小民生工程建设,预计该校明年将建成使用。
打通“最后一公里”是群众的期盼。在重点抓好专项整治的同时,华阴市还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农村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党员义工服务”、“为民代理服务”等“四项活动”,特别是为民代理服务活动,镇办村组党员干部及时收集群众需要办理的具体事项,坚持上门服务,集中办公,方便老弱孤残群众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至目前,先后调研归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629件,彻底办结482件,其余正在积极协调解决之中。
建章立制,筑牢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
“行之有效的制度运行,是保证各项工作规范运行的根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华阴市始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就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践行群众路线,形成转变作风“八项承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树好标杆、做好表率。为巩固活动成效,市委常委会建立了9项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内容涉及自身建设、落实“八项规定”、服务群众、宣传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考核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这些工作机制有任务、有分工、有责任领导、有时间节点,有奖惩,为确保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度定的再规范,落而不实等于零。”为此,华阴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落实市委常委会决定事项的有关规定、落实党要管党的规定、落实三级书记抓党建工作等14项制度,出台了部门(单位)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办法、干部作风考核办法、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事宜等规定,进一步完善落实了“三公”经费管理制度、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定期核查公示农村“三资”管理情况的规定。对违反制度规定的,纪委充分发挥监督职责,依法依纪查处,止目前,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0起,结案39起,党政纪处分53人,警示训诫99人,有力震慑了违法违纪行为,维护了党纪政纪。
华阴市坚持问题导向,以整治突出问题促作风转变,为全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提供了借鉴,也给我们以启示:一是党委重视是核心。只有党委重视,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才能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顺利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二是纪委履职尽责是关键。对各项工作在落实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纪委切实担负起监督执纪作用,对违规违纪问题严肃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务政务环境,各项事业才能稳步推进。三是制度建设是根本。制度的约束力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行之有效的制度运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保证各项工作规范进行根本。四是干部队伍建设是保证。搞好任何工作,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保证党的事业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制度落实,都需要有责任心、有党性和敢于担当的干部去做。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