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临渭区崇凝镇强化科普培训促进农民增收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19 13:31
    临渭区崇凝镇地处秦岭北麓,距渭南城区17公里,全镇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余亩,总人口2.7万余人,下辖25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驻有25个集镇单位。属渭华起义发祥地、陕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临渭区东塬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和塬区最大的商贸集散地。

  近年来,崇凝镇党委、政府围绕建设“产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卫生集镇、和谐新镇”的奋斗目标,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新崇凝,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百强乡镇;陕西省一乡一业示范镇、渭南市政治思想创新先进单位、渭南市畜牧发展重点镇、临渭区学习型党委、临渭区科普示范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先进单位等殊荣。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科普组织

  崇凝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镇”、“科教兴农”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各副职领导、涉农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科技普及推广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科技兴镇的方案制定、工作安排、人员调配、经费筹措等项工作,各村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科技组织;二是实行了科技工作“三包”责任制、即镇科技领导包片、农技人员包村、村技术人员包户,并将所包片、村、户效益与奖金报酬挂起钩来;三是强化工作效果,要求各级组织为科技兴镇工作开绿灯、创环境、出人出物,自觉参与实施;四是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全镇形成以科协为骨干,村科技副主任为主体,科技示范户带动全体农户的全方位科技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科普网络,培养和选就高素质的科技队伍

  为解决科技人才问题,该镇在25个行政村组建了科技服务队,并定期对他们进行科技培训。截止目前,全镇共建成农技站、种子站、农机、畜牧、水利等农技推广机构5处;组建镇科协1个;25个行政村都设立了农技推广指导点;建成科技示范村6个,示范户125户。2011年以来,全镇开展了各类科普宣传活动20次,受教育村民有18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余份,通过广泛宣传,全镇干部群众的科普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实施科技培训计划,搞好科普示范工作

  该镇依托崇凝镇干部农民教育培训学校和崇凝镇科普惠农学校,制定培训计划,聘请陕西省科技110专家、区果菜局、林业局、畜牧局相关技术人员,农村致富能手、优秀村干部为专兼职教师,在全镇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培训工作。一是首先抓好干部培训,目前,全镇100多名镇村干部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成了受群众欢迎的科技型干部。二是实施长期专题培训。把基础知识好,思想觉悟高的示范户组织起来,经常让他们参加市、区、镇组织的培训,达到培训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三是进行大面积培训,农技站、畜牧站、镇科协等工作人员分别组织开展单项、单科培训,向农民讲授适用性农技知识。四是组织市、区科研部门的专家来镇进行技术指导和以会代训,仅去年以来共8次聘请市、区专家10人次,举办培训班13期,受培训人员5000多人次。截止目前,全镇所有基层干部和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了不同形式的农技培训。90%的青年农民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通过各种形式的农技培训,全镇受训人数达8000多人,达到了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从而增强了农民的科技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此外该镇还组织农技人员和各村的致富能手分批到商洛市柞水县、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阎良区关山镇和区内官底镇、下邽镇葡萄示范园、丰原镇猕猴桃示范园、肉鸽养殖小区等地学习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畜牧养殖技术,并通过所学的知识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协调有条件的村、农户进行科技示范,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以协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苹果、生猪、核桃、肉鸽、土鸡、苗圃六大产业,积极抓农技协建设,镇政府成立科普培训学校1个,全镇共成立各种产业协会23个,拥有会员5830人。在建协会的基础上,对条件成熟的再组建专业合作社,现已成立注册专业合作社17个,成功注册“长寿塬”苹果品牌。

  截至目前,全镇拥有1个1.5万亩优质苹果示范基地和5个苹果专业示范村,品种涵盖长富二号、玉华早富、嘎啦、美八、花冠等优特名种,年产量3.3万吨。全镇生猪存栏3.8万头,年出栏8万头,2000头以上养殖大户有8户,500头以上养殖户15户,1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37户,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农技协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科学普及与农民需求的结合更为紧密,成为科技推广转化的重要社会力量。

  实现两个结合,提高科技辐射能力

  在科普创建和科普工作中,一是抓好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围绕种、养、加项目开展了分门别类的创建活动,先后在小官村、崇凝村、宋家村、申田村、王尧村、靳尚村等村创建了苹果、生猪、土鸡、肉鸽、苗圃、核桃生产示范基地。同时还在各示范村开展创建示范组、争当示范户活动,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均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抓好市直部门南塬帮扶工作,借力强化造血功能。在省、市、区科协帮扶该镇王尧村工作中,完成土地复垦项目60亩,搬迁滑坡点15户,建设存栏3000头大型生猪养殖场一座,培育中槐苗圃30亩,新建村部一座,新修健身广场500平米、配备了健身器材,硬化村内道路2公里,累计投资60余万元,建成陕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成为渭南市南塬帮扶工作示范点,科普工作示范村。截止目前,该村生猪养殖户由2008年的10余户发展到现在的30余户,年生猪存栏由原来的400余头发展到现在的4000余头;先后有市、区领导多次到该村指导工作,科普工作为王尧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王尧村也成为崇凝镇的农民致富增收样板。

  2012年,崇凝镇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思路和方式,认真实施“科技兴镇”战略,积极创建渭南市科普示范镇,他们以抓好农技协及专业合作社的扩展和规范,培育好科普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培育亮点特色产业为抓手,全方位、多层次抓落实,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社会进步、和谐文明又富有特色的红色古镇。

  目前,渭南市科普示范镇创建工作已通过市区验收,群众致富增收的路子也越走越宽广。(崇凝镇人民政府 康国光)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