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高新区治理投资环境工作纪实
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招商引资的盛衰。近年来,渭南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局围绕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在治理投资环境方面,全力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使渭南高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
一、解放思想,倾力催生新理念
一是狠抓全区干部群众的观念转变。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工作中,开展了各个层面的培训,举办了经济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学习班,各级党组织还举办了书记讲党课学习班,不断促使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更新。其次强化服务意识,自觉维护投资环境。渭南高新区人的投资环境建设理念是“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始终把治理投资环境工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大力倡导企业有限的原则,提出“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全方位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三是达成共识,使“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深入人心。高新区人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宁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投资者为一事为难”,职能主要是服务,意识主要是服务,行为还主要是服务,干部职工已经把思想、智慧的大部分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并依靠发展解决面临的一切困难。
二是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限时送达”。 以“服务就是招商,效率就是效益”为宗旨,推出“你来投资,我来服务,限时送达”的服务承诺,凡经审定同意入区的企业,所有投资手续、证照由区招商局负责帮助投资者办理到位。同时,建立了入区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举措 ,打造一流投资环境
一是创新优化投资环境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在体制方面,成立了“高新区治理投资环境协调领导小组”和“高新区城市整建领导小组”,重点治理“三乱 ”和整顿市容市貌;在机制方面,修订完善了投资优惠政策,清理废除了区内不合理收费项目,现在渭南高新区除了国家规定收费项目外,没有自定收费项目,是真正的无费区;在制度方面,纪工委监察局下功夫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会同土地局、建设局联合出台了《渭南高新区土地挂牌招标拍卖实施办法》、《渭南高新区建设工程招投标实施办法》,每次运行由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实施阳光操作,在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是层层落实投资环境建设包联责任制。按照“谁引进、谁主管、谁落实”和“签约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赶进度”的原则,推行投资环境建设包联责任制,由主管领导和部门包联负责项目建设的软环境,随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打造个性品牌“企业110”。所谓“企业110”,就是建立了一个专门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天候、贴心式、个性化服务的机构。企业遇到困难“摇摇铃”(电话或书面投诉),“企业110”将在接到投诉3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并将企业的问题及要求告知相关单位,限期解决问题,同时将结果报治理办。从去年到今年3月底, “企业110”共接到企业书面、电话等投诉14起,已经全部解决,企业比较满意。
四是实行封闭式管理,坚决制止违规检查行为。凡执法部门到企业检查,须到管委会办公室开介绍信,再经分管企业的领导签字批准,方可入企,否则,企业可以谢绝检查。通过实行涉企行政审批制度,07年共审批执法单30余次,不正当检查基本被谢绝,避免了许多人为干扰和矛盾纠葛,有效杜绝了困扰企业的“三乱”现象,使企业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生产经营。
三、惩防并举,不断加大治理投资环境力度
一是把查办案件与治理投资环境结合起来。坚持办案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以改善和维护高新区投资环境为宗旨,坚决打击干扰和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07年,及时查处了8个干扰和破坏投资环境的案件,客商和企业对高新区投资环境的满意率不断提高,同时,用典型案例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教训,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
二是把行风评议与投资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每年按照省市安排的行业评议重点,扎实评议。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情况、惠农补贴的发放情况都要进行抽查,特别是全省的行风问卷调查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广泛发放问卷,并剖析汇总结果,找出存在问题,对症治理。通过评议,使执法执纪人员意识到维护良好的投资环境是自己的岗位职责、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三是把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与治理投资环境结合起来。针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同志,对他们及时进行警示提醒谈话,把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近三年来,共实施警示训诫17人,其中,正科级领导干部3人,副科级干部7人。
渭南高新区今天的经济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记载着治理投资环境的艰难历程,也离不开纪检监察工作的政治保障。展望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环境立区、产业强区、和谐兴区”三大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加快高新区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高新区纪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