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渭南年俗知多少(一)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29 14:26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过年,一般而言是指农历正月的上旬,大部分情况正是一年春季的开始,因此也被称之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大江南北的习俗各有讲究,而不变的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再来说说我们渭南,秦人秦腔,这里浓浓的年味是从腊月就缓缓拉开了帷幕。

   腊月二十四 掸尘扫房子

  “要过年了,家里到时会来走亲戚的,所以要提前把家里的旮(gā)旯(lá)(指屋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干净。”郭瑞,临渭区东塬人,说起年前打扫屋子,向记者娓娓道来。

  扫房子渭南也叫“扫舍”,以前农村人居住的房屋多为土坯结构的屋舍,每年约定俗成的腊月二十四,全家人都会起个大早,把家里的盆盆罐罐都搬到屋外,然后分工开始打扫被烟熏火燎了一年的房屋。由于在农村烧火做饭用的都是秸秆等农家燃料,家里的烟尘很难排出,时间久了,房屋里会被熏得很黑。

  打扫要将屋子的蜘蛛网、灰尘等打扫干净,然后,还要将屋内的墙面用泥浆重新粉刷一遍。后来家里条件好的,会买一些白纸或者报纸,糊在墙面和木质的窗子上,使屋子看起来更加亮堂一些。

  等到家里基本打扫干净了,被搁置在屋外的各种家具物件,又得搬回家里,重新归置好。这些工作,差不多需要一家人一天的时间。

  现在说起来,这都是很“遥远”的历史了,郭瑞说,“现在的城里人家里本来就很干净,但是咱渭南人就讲究要在年前打扫卫生。”于是,很多人就将这样的活计派给了家政公司。从擦玻璃、扫墙面到洗窗帘,家政公司的工作人员会一步到位地服务。

  渭南鸿福家政保洁劳务公司的经理张必战告诉记者,每年腊月初,他们就开始接连不断地接活了,到腊月中旬,差不多一天就能安排十来家的生意。公司几百号人全都被派了出去,张经理喜滋滋地说:“早上八点多到客户家里,下午三点多就基本结束了,不管是高层擦玻璃,还是清洗沙发,我们都有很专业的工具,客人也很满意,你看我们都忙得不可开交了,一天几千元的收入呢!”

  和以前比,居住的条件更好了,扫舍的程序更简单了,一个电话就能换一个全新的家,郭瑞无不感慨地说:“现在人都会享受了!”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

  杀猪割肉,北方人会说红烧,南方人会说清蒸,但是渭南人则会用来包包子。

  和别的地方不同,渭南人讲究过年走亲戚提上“馍笼子”。在讲究杀猪割肉的这一天,男人们会动刀动枪,女人则会“守本分”地围着锅台转。

  “过年蒸的馍有讲究,油角角(jue jue)、大(tuo)馍、旋旋馍、老虎馍、油包子、菜包子 ……”家庭主妇王会文说,她是从小就知道这些讲究,每年临近过年的时候,都会叫上一些年纪较大的女长辈来家里帮忙蒸馍,油角角是做给家族里的长辈的,在走亲戚的时候,每家带一对(两只);大馍的地位仅次于油角角,可以送给同辈但是年龄较长的亲戚;旋旋馍则是那些“大腕”馍的配角,主要用来填充馍笼子空间的,一般还会被亲戚家退回来一些;至于老虎馍则不同,是长辈送给晚辈的,尤其是舅舅家给外甥送灯时,一对老虎馍是必备的;还有油包子(猪肉包子)、菜包子(萝卜最为常见)则是给自家人吃的,以此犒劳辛苦了一年的全家人。

  每次在蒸馍之前,各家各户的家庭主妇都必须心中有数,过年要走几家亲戚,每家送多少馍,蒸馍的时候一次蒸完,亲戚特别多的家庭,有时候蒸馍要蒸两天。

  说起这些讲究和习俗,很多年长的渭南女性都不陌生,但是近几年,这些与她们息息相关的习俗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王会文说,现在过年走亲戚都只带一些水果和礼品,提馍笼的现象只会在农村还能见到,有些城里人还惦记着这点历史,也只是会在蒸馍店里提前预定,“一个油角角才两块钱,咱也不用劳那神了,需要的话去一买就行!”

  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

  眼看着年关一天天临近,不仅是凡间的人在翘首企盼,就连天上的神仙也按耐不住迫切的心情。

  传说,在腊月二十五的这天,天上的玉帝会下到凡间“视察工作”。对于一些贪官污吏,玉帝会按照天规严惩不贷的,于是,凡间的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将家里好吃的东西都藏起来,在这一天只推磨做豆腐,表示自己家里的清苦。

  “以前的这时候,一年到头了,人们就用平时舍不得吃的黄豆磨豆腐吃。”70多岁的杨莲花说,她们那个时候家里都比较贫困,即使能吃上磨的豆腐,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每到家里做豆腐的时候,全家人又能喝豆浆,又能吃豆腐脑,还将最后做好的“硬豆腐”攒起来,以便招待过年期间来家里做客的亲戚朋友。

  如今大不同了,不仅仅是豆腐,就连曾经很稀罕的大鱼大肉也是随时吃随时买,杨莲花说:“现在每天都是过年呢,豆腐坊的豆腐各种各样,那时候谁还知道这豆腐这么多吃法,估计真的叫玉帝看见了,也会羡慕咱的好生活,哈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原本那些浓郁的地方习俗,如今也逐渐随着历史的变迁淡化,或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这些曾经属于渭南的地方符号,就像一座无形的纪念碑,刻在渭南人的心中,每当过年的时候,便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渭南新闻网)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