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从渭南小习俗见中国大文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29 14:30
    “春节,即农历的新年,这一天是各种社会价值时间单位(年、季、月等)的开始,民间将它理解为午夜至早晨之间。”徐军义说,“民俗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无论身在哪里,都会回家过年。在渭南,春节是传统价值观体现最明显的民俗节日,也是各种社会价值观相互交流和对话之后的合一。它主要表现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的祭祀和团拜,以及相互之间的访亲走友。这时候,一般的民众能够感觉到自己是社会道德共同体中的一份子,能够体验和感受到生命的自然归属,从而体悟到春节民俗对于自己社会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从渭南习俗说到中国节日,徐军义认为,中国的节日因为定型于农业文明主导时期,内在具有一个春祈秋报的主线或是框架。中国人所习惯的时间模式是:满怀希望并以表达希望的仪式开端,接着采取各种积极能动的生产措施和防范性仪式以保证事情的顺利进行,在丰收在望的时候就开始庆贺、感恩了。

  从历史来看,中国常常是一个物资匮乏的社会,但这并不妨碍中国生活文化所包含的美妙内容,传统“四大节”的习俗内容和内涵中能够让人们清楚的感觉到,这种阴历阳历兼容协调的时间框架,阴历依据月亮的弦、望、晦、朔确定月的周期,阳历依据从地表观测到的太阳变化确定周期,经过许多代人的知识积累而在汉代完备起来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一个科学的阳历年周期。

  说到此,徐军义又说到了春节、中秋节等与月亮的圆缺有关,夏至、冬至等与太阳在回归线上的来往周期联系在一起。徐军义说道:“这种综合太阳和月亮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确定节日的时间,能够更好的体现人与天的关系。中国人对月亮的感受并发展为一种很独到的文化创造,由此而积累的文化知识对人类文明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中国人重视阴阳平衡、天人和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重生命、重团圆的美学和伦理观念,都蕴涵在中国独特的节日体系之中。”(渭南新闻网)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