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十四载 躬耕结硕果
——《中国纪检监察报社文丛》总序
中央纪委副书记 李玉赋
《中国纪检监察报社文丛》付梓出版,是报社对十四年创业历程的回顾和总结,是报纸创办十四年来丰硕成果的展示,也是报社为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欣喜之际谨表示祝贺!
中国纪检监察报是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而创办的,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机关报,是中央重点党报,也是全国唯一一份以宣传报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主要内容的报纸。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中国纪检监察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茁壮成长,由初期的周二报发展为日报,从开始发行2万份到现在发行量达到56万份,充分发挥了反腐倡廉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回顾过去的十四年,我们历经创业的艰辛、实践的磨炼,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凝聚着报社同志心血和汗水的这套文丛,所收录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视角广阔。这些作品有力宣传了党中央关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忠实记录了反腐倡廉建设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生动介绍了各地区各领域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细致刻画了一批清正廉明、无私无畏的先进典型;深刻剖析了丧失理想和信念的出轨灵魂。许多作品刊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受到读者的好评,体现了作者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思想水平,表现出作者扎实的新闻业务功底,也渗透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精神。
中国纪检监察报已经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把这张报纸办得更好、更有影响力,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和任务。我们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做到特色立报、科学办报、质量强报、人才兴报,推动中国纪检监察报再上新台阶。
第一,要坚持“四个要”。一是站位要高。就是要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出发,把办报放在改革发展大业中,放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视野一定要宽,目光一定要远。二是开掘要深。就是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提炼、善于升华,在确保时效的基础上,使报纸的宣传、评论以及新闻报道等,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三是分量要重。就是要抓住重大主题、重大题材、重要内容、重要信息,及时传递中央的声音,传递中央纪委的声音,为反腐倡廉鼓与呼。四是影响要大。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党政领导干部爱读,老百姓也喜欢看,其他重要媒体能够经常转播转载。
第二,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遵循新闻规律的关系。要把坚持“政治家办报”、强化政治意识、树立大局观同按新闻规律办报有机统一起来。二是处理好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与加强新闻监督的关系。引导能力增强了,宣传效果就会好;新闻监督的作用增强了,报纸的功能就能进一步发挥。这两方面是相互支持和促进的。三是处理好突出行业特色与兼顾其他方面的关系。一张报纸没有特色、没有个性就立不住,但是反腐倡廉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需要凝聚和发挥方方面面的力量和积极性。报纸的受众面窄就不能持续发展,后劲就不大,影响力也会受到影响。四是处理好对外宣传与加强内部管理的关系。既要做好新闻报道、宣传引导工作,又要科学、规范、严格地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
第三,要扩大“三个面”。一是扩大工作面。编采人员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撒得开一点,跑得勤一点,能够第一时间捕捉新闻线索,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写出现场感很强的、有血有肉的、有真知灼见的新闻报道。二是扩大覆盖面。报纸内容涉及面要大,党风、政风、社风,国情、党情、社情等方面都应有所反映。三是扩大影响面。要使我们的报纸在党政机关扎下根,还要逐步进入各条战线以至千家万户。
第四,要抓住“五个点”。一是扭住重点。一个时期、一段时间的宣传重点一定要把握住,要抓住领导干部和广大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大局的问题,作及时、全面、深入的报道。二是保持特点。要突出报道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把这方面有特色的内容摆在报纸宣传的重要位置上。三是关注热点。对重大突发性事件要迅速作出反应,尤其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高度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四是破解难点。反腐倡廉越深入,就越触及深层次的问题,难度也就越大。对这些难点问题,要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进行探讨和研究。五是凸显亮点。要善于发现并准确把握反腐倡廉进程中的有益探索、创新之举和成果经验,并将这些“亮点”深入而充分地宣传报道出来。
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中国纪检监察报社要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身体力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纪律严的新闻队伍,使报社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业绩。
希望中国纪检监察报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为反腐倡廉建设和中国的新闻园地增添绚丽的色彩。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