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是历史文化名城,而坐落在湭河岸边的渭南老街,更使这座城市有了无限魅力!
作为地道的渭南人,我不知去过老街多少次了。每次有外地朋友来访,我都会带他们去老街转一转,给他们讲老街的历史,讲渭南的人文风情,言语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朋友们都说,我被渭南这座城市洗脑了。外出旅游,若超过一个星期,不管他乡的风景多么美丽,他乡的美食多么诱人,心中便会不由自主地思念故乡。回来一进入渭南地界,心中便豁然开朗,心情自然舒坦了许多。然后必吃一碗水盆羊肉,或者一碗油泼面以解乡愁。
星期天,冬日的阳光还很温暖,骑一单车,直奔老街而去。来到桥头,便看见一座造型精美的牌楼,上面刻有文学大师贾平凹先生,手书“渭南老街”四个大字,朱红色的柱子上也刻有贾先生的对联一副:“通衢传播华夏文明,老街吸引八方来客。”牌楼顶上青砖黛瓦,翘角飞檐,脊兽雄健,昂首向天。牌楼下面雕梁画栋,祥云升腾,二龙戏珠,瑞鸟飞鸣。
靠近滨河大道,则分布着十三块大小高低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其中八块为县(市、区)的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展示,在这里,可以尝遍渭南各地的风味小吃。2018年,中国第四届厨师节就在老街举行,节后因渭南在挖掘和传承陕菜上推陈出新,被评为“陕菜之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美食者来渭南观光旅游。老街依湭河而建,融入了明清仿古建筑的元素符号,使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水乳交融。
沿着牌楼前的石阶缓步而下,老街古玩城就在眼前,恰逢星期天,许多古玩爱好者将自己的藏品摆在地上,等待有缘人出现,字画、玉器、石器、瓷器、木器等等。来此闲逛的人三教九流,各怀心思,都想捡漏一件宝贝,但往往看的多买的少。古玩城旁有戏楼一座,渭南秦腔剧团曾多次在此演出传统剧目,深受戏迷朋友喜爱。
再往前走,酒吧、书吧、陶艺吧、西餐厅、咖啡厅、健身房、茶馆等休闲商业依次排开,累了倦了进去小坐,看一本书,喝一杯茶,吃一份点心,闹中取静,怡然自得。从喧嚣的都市走进静谧的老街,时光仿佛倒退了数百年。门前红灯高挂,小桥流水,古树名木,枝繁叶茂。到了秋季,菊花开得正盛,而这个季节的银杏更是美到极致!金黄的银杏叶轻盈地飞旋而下,草地已铺上一层金毯。我羡慕银杏的潇洒和飘逸,以如此从容辉煌的姿态完成生命的绝唱,期待来年的涅槃重生。
右边就是湭河了,这条发源于秦岭山脉的河流是渭南人的母亲河。以前水流较小,后来筑起拦水坝,便有了宽阔的河面,碧波荡漾,锦鳞欢游,垂柳依依。河中间架起廊桥,方便游人观景。湭河公园里人来人往,跳广场舞的,踢毽子的,打羽毛球的,快步走的……还有几个年轻人在做直播。男女老少脸上充满了喜悦和甜蜜,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温馨。
“望月楼”到了,这座砖木结构的宏伟建筑是老街的精华所在。它立于湭河南岸,欢迎八方来客。“望月楼”外形酷似西安钟楼,恢宏大气,俊秀端庄。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充分体现了建筑大师的高超智慧。登楼望月应该别有一番诗意,渭南八景之一“湭河夜月”今又呈现。站在楼上,东眺华山,南望秦岭,西依湭水,北连渭河。“望月楼”和新修的“夜月桥”遥相辉映,相得益彰。
走进渭南老街,仿佛走进了周庄、凤凰、丽江……虽然渭南老街没有它们声名远扬,却正如普普通通的渭南人一样,真诚,实在,不做作,不张扬。唯有细思慢品,才能领略到渭南老街的那份沉稳与厚重。
夜色暗下来了,我站在桥上,深秋的夜晚已有一丝寒气。夜幕下的老街更加令人迷醉,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湭河上的彩色喷泉在色彩斑斓之间变换出属于城市的繁华,天上皓月当空,水里月影飘摇,流光溢彩的灯光把老街装扮得更加美丽,使老街充满了灵气,秀气,大气,更充满了活力,动力和魅力。
淡淡的夜色,淡淡的月光,淡淡的灯影。我在微凉的秋风中,感受着渭南久远的文明和深厚的历史,触摸着这座城市文化脉搏的律动,呼吸着这座城市充满魅力的生活气息,感觉更加深爱脚下这片土地,难怪那么深情地向往她。
这就是渭南老街。如一位长发须髯的画师,在用湭河水挥毫泼墨;又如一群身着汉服的妙龄女子,在翩翩起舞。她美得丰富多彩,美得令人迷醉,美得如此让人不忍离去……(杨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