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新京报
湖南一位乡长猛烈抨击当前一些地方基层政绩考核中弄虚作假,打肿脸充胖子之风。该乡长说:我在湘南一个乡镇政府干了11年,当乡长两年了。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的政绩考核在很多方面背离实际,逼着乡镇干部造假,干工作就是一级骗一级,造假好的干部反而得到提拔。(《半月谈》)
【新闻回顾】
一位乡长的自述:被变了味的指标考核逼成了骗子
半月谈记者最近到湖南南部某地采访,当地一位乡长(也是半月谈热心读者,姑隐其名)向记者猛烈抨击当前基层政绩考核中弄虚作假,打肿脸充胖子之风。该乡长反映的问题有一定典型性,引人深思。我们期望上级政府给基层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下大气力裁减各种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这样,乡官也就好当了,不用再陷在谎言的重围中了。
乡长自述:我在湘南一个乡镇政府干了11年,当乡长两年了。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的政绩考核在很多方面背离实际,逼着乡镇干部造假。一些干部甚至认为,干工作就是一级骗一级。造假好的干部反而得到提拔,这就形成了错误导向。而农民最讲实事求是,打心眼里看不惯乡镇干部这种做法。
先说农民人均纯收入吧。我们乡1.9万人,农民占95%,人均耕地0.87亩,主要收入靠打工。农民生活水平在全县比较靠后,可上报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数字并不落后,2005年报的是4300多元,2006年增加到4600多元。实际上,农民可用现金少得可怜,平均起来每年也就600到700元吧。详细>>>
【辛辣时评】
有多少罪恶伴政绩造假滋生?
坊间早就有言,“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在当代中国官场层出不穷的政绩造假故事中,与这位乡官同有被逼造假之痛的,绝对数量恐怕不少。对于政绩造假,无论是民间、学术界还是政府均已关注很久。这是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官场顽症,其根子在哪里?以造假闻名的安徽省前副省长王怀忠一语道破天机:“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能上,但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要让领导看到政绩。”在他眼里,健康而公开的组织选拔、考察、任免程序的缺乏,俨然成了假政绩的流水生产线。详细>>>
一些领导干部为什么喜欢做"骗子"
当前,在一些群众眼里,有的乡镇干部就是“骗子”。明明经济小发展,却说连续多年大发展;明明农民收入增收不大,却偏偏要说连续多年好收成。
对于这些造假现象,我们往往把矛头指向基层干部,其实这有失公允。有些基层干部之所以习惯弄虚作假、打肿脸充胖子,多少也是迫于压力。人在体制内,不得不低头。据湖南这位乡长自述,“几年前,我们乡曾有一次报得比较实际,当时全乡21个村中有8个排在全市倒数第10位,乡领导被县领导批得狗血淋头,第二年就只有壮着胆子虚报了。”详细>>>
“官场胖子”的脸是被谁打肿的
为何官场流行“打肿脸充胖子”?两大原因,一是一些领导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总想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轰轰烈烈的成绩,但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于是,为了取得表面的一片大好,评价就不能那么认真,因为一认真就评价不出成绩了,于是下边造假泛滥;二是我们一些基层官员的确无能,他们不学习,不努力,哪来工作的创新?于是,他们根据上边的爱好,大做假政绩投其所好。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其实大家都知道,只不过谁也不点破,你好,我好,大家好,哪管百姓说不好。详细>>> (新华网廉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