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敬铭(1817—1892年),字丹初,号约盦(庵),陕西朝邑(今大荔)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历任山东巡抚、山西巡抚、工部右侍郎、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一生以“清勤直亮、练达老成”著称。阎敬铭所处的时代,正值清王朝江河日下,官场极端腐败之时,然而他却一直主张去奢崇俭,并能做到为政清廉,留下了“廉洁”的美名。
其人:气貌不扬,心雄万夫(抠门吝啬,执拗认死理)
参加举人“大挑”。阎敬铭(1834年)中举后屡试不第,无奈,参加了举人的“大挑”。这是清政府为了解决落第举人的就业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变通措施。办法规定在会试之后,从落第举人中选拔一批“年力才具可以及时录用者”,授予知县、教职等职衔。大挑的“标准”是以貌取人。由于阎敬铭外貌丑陋,脸孔像枣核,眼睛一大一小、一高一低,身材矮小,不足五尺,所以很难让人有好感。据说,当阎敬铭一班20人进入文渊阁后,刚刚行完礼,只报出名字,还未来得及自报履历,主持“大挑”的亲王便厉声呵斥:“阎敬铭先出去”。 阎敬铭出局之后,没有别的出路,只得更加发奋学习,终于在1845年考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1847年被授予户部主事。在户部10多年间,阎敬铭刻苦钻研,精于部务,得到了时任武英殿大学士文庆的赏识。
胡林翼慧眼识珠。胡林翼字贶(kuang)生,号润之,湖南益阳人。他是道光年间进士,后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累官至湖北巡抚。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由于文庆与胡林翼关系密切,阎敬铭的刚正不阿、办事干练和善于理财为他赢得了一次次的升迁机遇,引起众多当朝大员的赏睐。1859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请朝廷以阎敬铭出任湖北粮台并经办营务,获得批准。阎敬铭在湖北粮台兼理营务任内,为胡林翼主筹军饷,而且他还曾两次率兵出战。他办理军需,一切本着俭节的原则,力戒奢侈,以致“杜弊严,斯小人怨;植节峻,则同官猜”。然而“流俗之讥评,究无损于清望”。由于他“崇尚俭朴,风为之变”。 据说胡在向皇帝的奏折中有“阎敬铭虽气貌不扬,而心雄万夫”之语,这使他的才华得以展现。在此期间,胡林翼及其继任严树森的多次举荐和表赏使他在短短两三年内七次擢迁,由原来的六品主事一跃而为二品大员。多次被推为“湖北贤能第一”。
云南军费报销案。光绪八年(1882年)五月,阎敬铭官拜户部尚书。自接管户部后,即着手清理国库的银粮账目、整顿部务,反贪防贪,不遗余力。
军费报销向来是报销者和户部司官、书办的贪污门路,报销者可以把并非军费的款项纳入军费中去报销,而把大量款项揣入私囊;户部明知有弊而给予报销,就要私收贿赂,通同作弊。云南的军费报销,早在阎敬铭入京职掌户部的半年前就已开始舞弊,曾派粮道崔尊意和永昌知府潘英章,携带巨数公款,来京打点门路。他们先找军机章京、太常寺卿周瑞卿,通过周瑞卿打理户部尚书的军机大臣王文韶、景廉等。户部书办一口要十三万两的“打点费”,潘英章等人嫌太多,正在讨价还价的当儿,传来了阎敬铭即将进京接管户部尚书的消息。行贿和受贿双方抢在前面,以八万两白银的贿款,把云南军费报销了结。
这样的行贿在户部已习以为常,言官们明知内情也不敢揭发,因为它往往牵涉朝中大员,故而积弊愈深。阎敬铭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整顿,使言官们打消顾虑,逐渐敢言了。首先是御史陈启泰上了一道折,揭参太常寺卿周瑞卿和户部司官在云南报销案中受贿的事实。事关重大,朝廷不能不问,便谕旨只派吏部审查,并轻描淡写,对王文韶、景廉显有回护之意。谕旨一发,案子想收也收不住了,御史洪良品把知道的底里一股脑揭了出来,要求对景廉、王文韶即行罢斥,别的等候查办。随后邓承修、张佩纶、盛昱等人也都连上奏折,呼吁严行审理云南军费报销案,对王文韶等人严厉制裁。与此同时,阎敬铭以户部的账目不清、三库混乱,参劾户部司官“含混草率”,进一步把矛头指向原为户部尚书的景廉和王文韶。清政府在阎敬铭等人的敦促之下,加紧对案件审理,并派户部尚书阎敬铭会同刑部审理此案。
案子到了阎敬铭手里,自然就有了结果。与案情有牵连的数十名大小官员,都受到了应得的惩处,如受赃的户部云南司主事孙家穆革职赔赃,徒三年;太常寺卿周瑞卿革职赔赃,流三千里;潘英章、户部主事龙继栋、御史李郁华等也都被革职流放;军机大臣景廉、王文韶都受到降级处分,王文韶被逐出了军机处。其他如户部侍郎许某、崇礼、工部侍郎翁同龢、兵部侍郎奎润等也都有失察之责或有一定瓜葛,分别受到降级罚薪等处分。
云南报销案的处理,在中国近代史上算是一件大事情。当时如果没有阎敬铭参与审理,很难想象能有谁敢去揭穿这样的黑幕。
其书:神韵庄重,风骨挺拔,松挺兰芳,劲直拗拙,如其为人
一幅书法作品,放在我们的面前,怎么评价、怎么读懂、怎么欣赏?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所强调的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与徽五书联 清阎敬铭书。行书。墨迹。纸本。
〔释文〕世事当听其自在,至人能察于未然。咸丰丙辰三月,徽五大兄先生雅正。约庵阎敬铭。此联的意思是,看世界上的事物,要顺从客观规律,不可强行为之;看一个人要能察看到他将要表现出的言行,有预见性。这也正是他对于世事和人事的看法。
此作书于清咸丰六年丙辰(1856)三月,阎氏四十岁,当书于户部主事任上。时其正值盛年,从中可见一种朝气蓬勃的磊磊豪气。其用笔坚利果断,爽爽有神,结字英姿勃发,自然洒脱,流溢着一种阳刚劲崛之气。观其形势,知其于欧阳询书法下过较深的功夫,并吸收了赵孟頫书法开张匀谐的结字之趣,然劲挺过之。古人书,最忌聚墨成形、图龙刻鹄式的张扬和摆弄。“书,心画也”(杨雄《问神》),“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一件作品往往是书者情感、志趣、性情、学养、人格的外宣和物化。阎氏此作不以卖弄笔墨为能事,在流露着刚健不屈、明快隽畅之气,亦正为其人格与性格的表现。《清史稿》本传谓其为人“质朴”、“戆(gang)直”、“以洁廉自矫厉,虽贵,望之如老儒”。
古之习书、论书者,多重视性情的培养,学养的积蕴,人格的塑造。这也是书法艺术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和重要特色。后之一些人每喜以奸相蔡京来作否定的反证。蔡京一生耽玩翰墨,于蔡襄、徐浩、沈传师、欧阳询等都用过功夫(见其子蔡绦著《铁围山丛谈》),故称能书者。但《张丑管见》仅以“姿媚”二字评价其书。“姿媚”的书法固也有其市场,但总能使人联想到卖弄风情的奴态。蔡京一生媚上弄权,“舞智御人”,人格既已卑下,故堕“姿媚”一道,仰拟右军、鲁公、苏轼、山谷这些端人正士的书法,正不知相差其凡几也。
光绪十五年(1889)阎敬铭乞休回籍,因陕西喉症流行,且途见永济县山水秀丽,宜晚年之养,遂定居永济县之屯里村,自办学校,为士民讲学,陈农桑之要,颇益地方。光绪十八年(1892)卒于永济,赠太子少保,谥文介。其后子孙亦有定居永济者。今存之清华乡楼上村王官别墅即其第六子阎乃竹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所建,占地160亩,建筑面积40亩,规模宏大,蔚为壮观。阎氏工书法。《药禅室随笔》谓其书法“劲直拗掘,如其为人”。《清史稿》有阎敬铭传。(大荔县纪委监察局宣教室 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