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特有的鱼香飘进我的梦境,紧接是一团银光,闪烁得晃眼,我认出了,那团银光是从江水中起捞的一网鱼。刀鱼!我孩子那般欢呼跳跃起来,猛地醒了。那缕刀鱼特有的芳香没有了,满满的一网刀鱼没有了踪迹,心里不由得漫出淡淡的忧伤和思念。
我想,这个梦是由一条电视新闻引发的,镜头对准的地方是长江口宽阔的江面,无数条紧挨在一起的渔船张着细密的丝网,仿佛张开的无数张血盆大口,组成了一条长长拦江堤坝,等待着从外海进入长江产卵的刀鱼。这景观发生在初春时节。这个画面久久徘徊在我心头,就是挥之不去。
农谚有“春潮迷雾出刀鱼”,它是春季最早的时鲜鱼类。宋人刘宰有诗称赞:“肩耸乍惊雷,腮红新出水,配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刀鱼与河豚、鲥鱼并称长江三鲜。在我不太遥远的记忆里,在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时候,街头巷尾就会传来鱼贩挑着沉甸甸鱼筐铿锵的步履声,水产市场的摊位上,最打眼的也是那用细柳丝或新鲜竹丝穿就的串串刀鱼,银光闪亮。主妇的菜篮里,很少没有刀鱼。那时刀鱼也只有普通小鲫鱼的价位,是江边小城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寻常菜肴。这是我们长江中下游百姓的口福,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典。
可我们却未能留住这个福祉,不知不觉中,刀鱼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如今不但听不到鱼贩那好听的吆喝声,在市场上也几乎看不到它的身影,3000元一斤的价格,百姓也早已望“鱼”兴叹。
鲥鱼是早就难以一见了,刀鱼还能重返百姓的餐桌么?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的,也是所有生物的,地球上的物种越多,人类的生存空间就会越宽阔,我们应该自省,善待自然。过度的开发和利用,无止境地索取之后,留给人类的也将只有回忆。(安徽省作协名誉副主席 石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