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丰图义仓阎敬铭纪念馆楹联赏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13 14:36

  丰图义仓是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由朝邑籍(现大荔县)官员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倡导修建,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竣工。竣工后,慈禧太后朱批“天下第一仓”,从此驰名全国。这是在全国众多的遗存下来的古粮仓中,唯一尚在使用的粮仓。

  丰图义仓为阎敬铭倡导修建。阎敬铭字丹初,号约庵,朝邑县赵渡镇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7年),卒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享年75岁。清道光乙巳年(公元1845年)中进士。历仕翰林院庶吉士、户部主事、员外郎、湖北按察使、山东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誉有“救时宰相”之称。殒后赠太子少保,谥“文介”,后人尊称“阎文介公”。

  在丰图义仓阎敬铭纪念馆门口,悬挂一副楹联。上联是:报国安民整纲治吏嫉恶惩凶何所惧。下联是:勤政廉律校赋理财犯颜肃贪敢舍身。横批:救时宰相阎敬铭。此联高度概括了阎敬铭一生的丰功伟业。

  

  阎敬铭直谏清勤,善理财政,是晚清著名的理财专家。清咸丰初年任湖北粮台总办时,删减浮费,核定员额,每年可为朝廷节省库银十万多两。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山西、直隶、山东、陕西发生特大旱灾,先后持续四年之久。关中同州朝邑一带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村中十室九空,特别是沙苑地区,更是路断人绝。阎敬铭在京知道后,急上奏慈禧太后,让自己回陕详查。他回到朝邑,看到的是残垣断壁,饿殍遍野,卖儿卖女的有,人食人的有,忧心如焚。他一方面快马流星速报朝廷拨款调粮救济,一方面同地方官员,乡绅筹粮搭粥棚,放舍饭赈济灾民。他觉得这只能救得了“急”,解决不了长远的防旱备荒。反复思考,终于理出一个头绪——修仓储粮,逢灾救民。随之他同乡绅交换意见,取得共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构思。主意已定,他约地方官绅四处考察选址,最后选定朝邑县城西南寨子的高坡上。这里地势高峻,地表平坦,南眺华山,东望中条山,通风向阳,即是黄河再涨,淹了朝邑县城,水也漫不上来。且处全县中心,各村镇缴运粮食也极为方便。于是,他匆匆回京,详写奏章,力谏朝廷批准。

  清光绪26年,即1900年,关中大旱,全年无雨,延续两年,朝邑尤甚。据《丰图义仓志》记载:“回忆辛丑赈灾,全活无算,无不归功于斯仓”。民国18年,是关中人至今提起仍心惊胆战的“年馑”。夏秋冬连旱,麦谷无收,草木为食,树无完皮。丰图义仓开仓放粮,黄河西岸村镇遍布粥棚,救济饥民难民无以数计。对于这座恩德仁义之仓,劳苦大众们是要作菩萨神灵一般敬重的。

  

  在纪念馆中堂处,有阎敬铭撰写的自勉联:凡事踏实地,此心无侈情。充分表明了阎老的志气和风骨。想当年,也是那些工匠们的共同遵循吧!(大荔县纪委 姚明)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