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鹏,你在县城哪块住着?锋昨天从苏州回来过年,娃想上县城给你拜个年。”大年初一早上,我正在单位慰问一线医护职工,徐叔打来电话。“徐叔,新年好!我在医院慰问呢。不用让锋跑,你们好好聚聚,我忙完到家里来找你们。”我连忙劝道。回家吃过午饭,我驱车赶往徐叔家。往日的帮扶场景历历在目,如在眼前……
徐忠超,蒲城县陈庄镇西陈村贫困群众,三口人(老伴、儿子)。他是我包联的贫困户,也是我的“穷亲戚”。
2017年4月,单位安排我包联徐叔一家。从此,我和徐叔一家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还记得第一次,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来到徐叔家门口就吃了个“闭门羹”。后来,坐着村干部的摩托车,我们在果园里找到了徐叔的老伴张清贤,她正忙着给酥梨套袋。“婶,您好!我叫李海鹏,是咱家的包联干部。”我开门见山自我介绍道。“那咱赶紧回家,婶给你们做饭。”她热情地回答道。
一进大门,破旧不堪的厦房呈现在眼前,属于危房,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我都不敢相信现在还有人住这样的房子。虽然破旧,但却收拾得井井有条,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娃呀,你别嫌弃,来坐。”婶用袖口把凳子擦了又擦。“婶,这房子住着不安全,再说您住这,我们也不放心。”我说道。“不瞒你说,你叔在县上给亲戚看门哩,锋娃在苏州打工,里里外外就我一个人,说实话我也想尽快把房盖了。”她一脸愁容地诉说着。“我现在打电话联系住建局,咨询危房改造政策……”我立马拿起电话。随后,他们一家人多次在电话中商量,最终确定了盖房这件大事。
8月时,我又一次来到徐叔家,他正和老伴、儿子在拆除旧房。“这房子和锋娃年龄一样,都40年了,我一手盖起来的,真要拆了还有些舍不得。”徐忠超自言自语。“你们住在这危房里,孩子不放心,我们也不踏实。盖房施工队联系了没有?门口的砖够吗?水泥、砂石准备得怎么样了……”我连连问道。
“现在的扶贫干部就是好,每周都来了解情况,我们一家三口真给你们添麻烦了。”徐叔和老伴有些不好意思。“我们都和工队匡算好了,盖个80多平方米,卫生间、灶房一应俱全。把旧房上的砖挖出来,装地槽用,也不浪费。砖清理完后就可以夯地基装地槽啦!”徐叔很是节俭。
“赶明上楼板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过来喝两杯。”临走时,他一再叮咛。“一定,一定!”我应声道。
国庆前夕,徐叔的“新居”拔地而起。上楼板当天,他打电话给我,我因在单位加班,没能前往祝贺,心中很是惭愧。第二次到家走访时,我悄悄塞给他300元,聊表心意。徐叔再三推让,不肯收下。“这是我的一点心意,300元不多,不要嫌少。”徐叔勉强收下。
但第二周去他家的时候,徐叔硬塞给我几张羊肉票,我婉言谢绝了……
“门窗怎么没有安呢?”我问徐叔。“门窗我看好了,县城便宜,过一段时间,我就去买。”“徐叔,你今天不忙的话,坐我的车,咱现在就上县城买门窗,很快就安好了,也像个家啦。”我连忙劝说道。当天下午,门窗便安装到位。
思绪纷飞中,我的车子已到了徐叔家门口。“鑫福相伴岁岁如意福田鑫生年年称心”的大红春联,显得格外醒目。他们一家三口,正围在一起吃烩菜,其乐融融。
“锋,千里回家还是家里的饭好吃吧,咱俩是同龄人,苏州那边的工作怎么样,上班累不,身体吃得消吗……”我连连发问。“工作还可以,平时加班比较多。今年真没想到父母竟把房盖起来啦。他们在电话中一直夸你,母亲住院期间,你还给送饭,真是个难得的好干部!”徐锋连连道谢。“没啥,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你平时在外边,多注意身体,别太累。”我和这家“穷亲戚”聊得很开心,久久不愿离去。
从徐叔家离开的时候,墙角的雪还没有化完。瑞雪兆丰年,我想,今年必将是一个丰收年。“穷亲戚”一家脸上的笑容将会更加灿烂,希望能由“穷亲戚”变成“富亲戚”……(李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