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的西北部有座名不经传的小山,本属于黄龙山系,因民间传说汉武帝刘彻在此得道成仙,造福一方百姓,故名为武帝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由此典故,也就成了一个清净的好去处。
“五·一”时节,因小儿的纠缠又去了趟武帝山。虽然在本县境内,却因种种缘故,仍未到过山顶。总的印象是毫无生气的一座小山,满山遍野布满黑黝黝的石头,稀稀疏疏有些野草点缀在山间。后边的山峰上的树林,从山前看去好像一个光秃秃的土堆上长了层毛茸茸的野草。经过乱石林立、十分陡峭的山坡,好容易爬到山顶,才发现后峰的景观与山前迥然不同。一般情况下,向阳的山坡应该是绿树成荫,地处阴坡的树木生长就稍逊一些,而武帝山恰恰相反。不知何种缘故,山前面满目荒凉,山背后却是另一重天地。满山的树,满眼的绿,不知名的黄花开的正艳,映衬着碧绿的草地似群星密布,像巧手织就的花毯。空气中弥漫着异香,山风习习,树枝摇曳。磨盘大的石头像水洗过一样,零乱散布在绿草间。而这些“花毯”的边沿延续着翠柏,连接着武帝山的后峰,一直覆盖到山顶,一层浓浓的绿把整个山罩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空隙。
顺着碎石铺成的小路向山上攀爬,忽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大概沐浴了仙人的灵气,在这儿没有一棵杂树,全是柏树。大小各异,不知其年代久远,分不清是人工还是天然,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林间的光线有些暗,乱石铺就的小径时有时无,长尾巴的山鸟在不远处雀跃着、鸣叫着,山间显得愈加幽静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山水是一体的,有山必有水。然而这里的山却没有水,只是在干燥中显现出一汪深深的绿意。上到山顶,向山民买水解渴,憨厚的山民摆了摆手拒绝收钱,马上烧了锅开水。从这儿也了解到武帝山没有开发,来的游人很少,庙里的人走光了,只有他有时来照看一下。缺少外界的干扰,才有如此清幽的气氛。
山顶上是一个平台,有几间山石砌成的房屋,里面供奉汉武大帝的塑像。另外有几棵形状怪异的柏树,有几个游人在小憩。四周悬崖峭壁,怪石林立。北望群山连绵,裸露的山石与绿树相间伸向遥远的天际。站在山头,我突然体会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这句话说的非常绝妙。南方的山像南方的女子,有着似水柔情;而北方的山就像北方的女子一样,豪情万丈不乏秀气。武帝山更像一个勤劳的秦地关中女子,历经着风霜雪雨,屹立于天地之间。
回首刚才上山来的小路,连接着炊烟袅袅的小山村,连接着在新农村建设中铺成的水泥路,通向山外,通向远方……(任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