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溢满清辉的村庄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1-05 16:29

 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来到这里,来到这座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廉村。
  廉村坐落于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镇,原名石矶津,是唐朝福建第一个进士薛令之的故乡。穿过石径,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古城墙。据《福安县志》记载:古城墙全长近1400米,高4.4米,厚3.6米,呈椭圆形绕村一周,用以抵御当年的倭寇并加强海防。城墙原有八道城门,现存六道。墙内的古街道典雅整齐,由纵向平行排列的光洁条石铺成,条石间镶嵌着精心拼花的细小鹅卵石,这便是古时候官员衣锦还乡的“官道”。
  廉村不大,但至今尚存明、清时期大型民居26座,清代祠堂4座。紧挨着宗祠的城门外,有保留完好的唐宋古码头。据县志记载,过去这里的河床很深,海潮涨起可直抵村头。因此,这既是直通大海的内港,又是沟通闽东北、浙南的水陆枢纽和食盐、布匹以及山货等各类物资的集散地。站在古码头上,一个占地广阔的古樟树园尽收眼底。轻风吹送,香樟苍翠的叶片就像湖水的涟漪层层荡开,窸窣作响。
  唐时的石狮,宋朝的碑刻,明清的建筑群落,彰显着廉村文化古城的雍容典雅;古城墙、古码头、古樟林默默伫立,执著地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澄碧似练的廉水,静静流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寄托着人们对“苜蓿廉臣”——薛令之的思念。
  薛令之,字君珍,号明月先生,福安人。他自幼聪敏好学、极具诗才,神龙初举进士,成为“八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及第后,被任命为右庶子,官至四品。开元中,唐玄宗授他左补阙之职,并命他与贺知章同为太子李亨侍讲。有一日,唐玄宗命其作一首吟“屈轶草”的诗。相传屈轶草是一种能指出奸佞的草,又名“指佞草”,其实就是谏官的象征。唐玄宗此举,似乎有意在朝臣中倡导一种敢于谏诤的氛围。薛令之便写下:“托荫生枫庭,曾惊破胆人。头昂朝圣主,心正效忠臣。节义归城下,奸雄遁海滨。纶言为草芥,臣谓国家珍。”斥责了朝中奸臣的丑恶行径,也表达了自己廉洁的志趣和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情怀。
  开元中后期,唐玄宗沉迷声色犬马,奸相李林甫专权误国,令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一日,薛令之见宫苑中高达丈余、叶色紫绿的苜蓿,联想起李林甫的所作所为,便在东宫墙上题下《自悼》一诗:“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玄宗见后回曰:“啄木嘴距长,凤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薛令之心知得罪玄宗,便谢病东归,返回故里,过起了穷研经书、抱瓮灌园的生活。据说薛令之还乡后,唐玄宗又生悔意,常打探他的消息。当听说薛令之生活窘迫,“甚心怜之”,下诏命长溪县以岁赋资助他。薛令之则酌量受之,从不多取。
  至德元年(756年),唐肃宗即位。翌年九月,他思及与薛令之的师生情谊欲召入朝。但在此前数月,薛令之已卒,肃宗闻之潸然泪下。为嘉奖恩师秉直清廉的风范,敕命其乡曰“廉村”、溪曰“廉水”、山曰“廉岭”。廉村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赐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从此“三廉”声名远播。
  “访廉以明志,鉴古而知今”。薛令之留下的明月清风,拂过数千年的朝代兴替、人世沧桑,留存至今并深深地嵌入了这块古老的土地,辉映古今。(中国纪检监察报 王振秋)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