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从悬崖一跳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尽管这起举世震惊的自杀事件引起许多人同情,并被一些人认为是一场“政治迫害”,但终究抹杀不了卢武铉亲属受贿的事实。
腐败问题一度被西方视为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毒瘤”,但发达国家近年来也纷纷“中招”。英国“骗补门”最近越闹越大,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也未能幸免。无论是卢武铉的自杀还是英国议员的“骗补门”,无论是日本民主党的政治献金丑闻还是美国的州长“卖官”事件,都表明腐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政治硬伤。
美国:州长卖官议员受贿 政坛商界纠缠不清 美国司法部报告显示,1985年~2004年整整20年间,总共有17945位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官员(包括立法、司法公职人员)遭到腐败指控,年均897人,被判有罪官员15552人,年均778人。而近年来,更有多位美国政坛“巨鳄”落马。
多位政坛“巨鳄”落马 2008年10月27日,美国联邦陪审团裁定,来自阿拉斯加州的84岁共和党联邦参议员特德·史蒂文斯7项与腐败相关罪名全部成立。根据美国司法部检察人员指控,1999年5月至2007年8月,史蒂文斯从阿拉斯加一家石油服务商那里接受价值25万美元的好处。他成为1981年以来首名被认定重罪罪名成立的现任联邦参议员。
2008年12月9日,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州州长布拉戈耶维奇的办公室主任哈里斯离开联邦法庭。伊利诺伊州州长布拉戈耶维奇因被指控犯有腐败罪,9日被联邦特工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他的办公室主任哈里斯。两人已于当日下午获得保释。 新华社/路透 2009年1月29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参议院认定“卖官”州长布拉戈耶维奇滥用职权,不仅通过针对他的弹劾案,还禁止他今后在伊州担任公职。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布拉戈耶维奇趁机“出售”其留下的参议员空缺。结果东窗事发,他成为美国20多年来第一名被弹劾下台的州长。
今年2月份,数名驻伊美军高级军官和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目前都因卷入一起数额高达1250亿美元的欺诈、贪污、洗钱和渎职案而接受政府调查,这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欺诈事件。“美国伊拉克重建特别监察局”的调查显示,至少500亿美元援建款项不知去向。英国《独立报》披露,“在伊拉克战争后,真正洗劫这个国家的是美国高官和承包商”。
美国议员也滥用津贴 继英国媒体5月初爆出英国议员滥用津贴问题,美国媒体也对本国议员是否合理使用津贴提出疑问。《华尔街日报》5月30日披露,国会议员也存在拿政府津贴租用豪华轿车,购买照相机、电视机、日历和手机套等现象。
其实,美国最大的腐败就是将腐败合法化。政府官员在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几进几出。在政府内他们积累经验,建立关系,然后就下海去赚钱,几年后再上岸……这样的结果是,美国政商之间紧紧纠缠在一起。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逐一曝光的华尔街高管欺诈案都与一些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韩国:卢武铉涉腐自杀 政商勾结风潮难断
在担任韩国总统之前,卢武铉曾猛烈抨击当政者“你们是弥漫腐败之风的特权阶层。”任职期间,他也曾带给韩国人清廉政治的希望。但在离任一年多时间之后,卢武铉便身陷腐败丑闻。
卢武铉4月7日通过自己的网站发表道歉书承认,在担任总统期间,前青瓦台总务秘书官郑相文受自己家人委托,从商人朴渊次手中“收钱”,用于清偿未还清的债务。卢武铉承认,妻子权良淑2007年收受朴渊次100万美元。卢武铉在道歉书中还提到,他的家人还与另一笔500万美元巨款有牵连。朴渊次2008年2月通过银行账户将这笔钱转给卢武铉的侄女婿延哲浩,名义是“创业投资”。
韩国政商“报合”的传统由来已久。企业从未放弃过利用政治献金轻易获利的想法,收受了企业献金的党派的候选人上台后肯定会“投桃报李”。而媒体、反对党无法对执政党的主要政治家,特别是总统进行充分的监督,总统及执政党的执政过程存在着相当多的不透明内容。只有在该政治家退任后,下一届政府才能秋后算一笔总账。卢武铉也终于未能例外。4月30日,他以嫌疑人身份前往首尔接受调查。这位曾被誉为“廉洁先生”的韩国前总统显然承受了太多的压力,5月23日,他在故乡跳崖自尽。卢武铉事件被许多人认为“推动了韩国民主化进程”。但如果不解决韩国政治上的不透明,秋后算总账的风潮恐怕永远都断不了。
日本:献金“砸倒”小泽 权钱政治痼疾难治
5月11日,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在日本首都东京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路透 5月11日,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党首小泽一郎突然宣布辞职。日本舆论普遍认为,小泽下台完全是被金钱丑闻所迫。就在两个月前,小泽的首席秘书大久保隆规因涉嫌非法接受日本大型建设企业西松建设公司巨额政治捐款,被东京地方检察厅逮捕。
据检方掌握的情况看,在2003年至2006年的4年间,小泽秘书从西松公司领取了2100万日元的现金,并造假账以规避审查。西松公司还通过其他方式向小泽每年提供2500万日元的捐款,十几年累计达3亿日元。
“西松建设公司非法政治捐款案”绝非偶然,而是日本“权钱政治”痼疾的再现和延续。为阻断腐败链条、防止腐败案件频发不止的尴尬局面,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初相继制定和修改了多个法律法规。但朝野阵营依旧弊案连连,显示改革成效不彰,腐败痼疾仍在。
权钱政治带来政治冷漠。多个社会调查显示,日本民众对政治的信心不断下降。每次选举投票率往往低于60%。换句话说,日本首相只是在不到30%的选民支持下上台,这使得本来被认为公平、公正的选举成了走过场,而“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西方民主的最基本原则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由于民主党被不少民众认为在经济上较为清廉,而且有望在即将到来的众院大选中取代自民党,实现期待已久的政权更替,因此西松建设案曝光后,在日本社会引发强烈震动,各方的无奈和失望情绪达到新的顶点。许多民众说,原以为自民党不行了,民主党可以取而代之,结果天下乌鸦一般黑。
英国:议员纷陷“骗补门” 布朗地位恐不保
英国首相布朗
自从英国《每日电讯报》5月8日首先捅出英国议员涉嫌骗取额外补贴的丑闻以来,“骗补门”事件愈演愈烈。英国政坛因此遭遇了一场“强震”,越来越多的议员卷入其中,各大政党都未能幸免。该报估计,“骗补”人数大约占内阁成员的一半,其中甚至包括现任首相布朗。英女王明确表示对这一事件感到很“闹心”。
按照英国现行制度,议员在职期间享受住房、出差、聘用秘书等多项津贴或补助。这笔资金属公共支出,来源主要是税收。据英国媒体统计,英国646名下院议员去年在年薪以外共获大约9300万英镑(1.4亿美元)额外补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议员们拿来报销的账目五花八门,甚至出现了4.47英镑的狗食费、10英镑的“成人电影”浏览费等。首相兼工党领袖布朗2004年至2006年间提交给议会的收据显示,他2006年就一水管安置账单报销过两次。
5月16日,工党议员戴维·蔡特因违规报销费用遭到停职,此前已有3名工党和保守党议员因“骗补门”事件付出停职或辞职的代价。5月19日,英国下议院议长马丁宣布将在下月离任,他由此成为300多年来英国首名被迫下台的下院议长。“骗补门”事件曝光后,布朗政府面临不小执政压力,支持率下滑。英国《卫报》5月18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9%的受访者认为布朗处理“骗补门”事件不力。而保守党领袖卡梅伦,5月30日被爆其行为有浪费津贴之嫌。(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