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官员 “接受阳光的监督”
瑞典是世界上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并配合有其他的信息公开制度,这使得瑞典官员就像是“接受着阳光的监督”。
非涉密公共信息高度透明
早在1766年时,瑞典议会就通过了一项《出版自由法》,其中最主要的条款就是“公开所有非涉密的公共文件”,瑞典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政务公开的国家。目前在瑞典,政府或公共机构的书面公务资料、公函、财务报告等,只要不属国家机密,都必须向公众和媒体开放。而任何一个瑞典公民,也有权查阅任何官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甚至王室成员的资产和纳税情况。
而为了限制政府对信息的自由裁量权,瑞典还专门制定了《保密法》,极为详细地列举了哪些信息属于国家机密,哪些信息可以公开,这就避免了相关部门以国家安全为由,有意向公众隐瞒非涉密信息。
既然法律赋予了瑞典公众及媒体如此大的权力,瑞典人也是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不仅政府更迭、新官上任要被媒体或公众查个“底掉”,就是在职官员,如果被目击甚至被怀疑有什么不当行为,也有可能要接受公开调查。例如在1995年10月,时任瑞典副首相萨林用公务信用卡购买了几盒巧克力,就被一个瑞典记者一直追查到银行,并调出萨林的全部刷卡消费记录,有根有据地指责萨林“挪用公款”,迫使这位前程看好的年轻副首相引咎辞职。此外在2006年,瑞典首相新提名的几位大臣,因先后被邻居、家电销售商、记者等举报有偷漏雇主税、不缴纳电视费等行为,而先后递交辞呈。
公务员买房产要登广告
瑞典政府高官与普通公务人员,都要按法律规定将购买房屋等大宗家庭资产的情况“广而告知”。
根据瑞典“不动产登记制度”,任何人在当地买房子,都必须刊登广告,包括房屋所在地点、交易时间、买卖双方的姓名、交易价格、房屋面积及修建情况等等。这样的广告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只是公开这条信息,以备当前或今后有兴趣了解购房者财产状况的人查询。
除了房屋交易这样的“大买卖”,作为瑞典的公务人员,连聘请保姆、缴纳电视费这样“花小钱”的事情也必须要接受监督。例如3年前,被称为“美女大臣”的博雷柳斯刚刚担任瑞典政府贸易大臣不到一周,她雇佣保姆却不缴雇主税、连续几年滞纳电视费、出售股票未及时向金融监督部门报告、隐瞒住宅所有权等事情先后被举报者曝光。
而为防止恶意举报等行为的出现,瑞典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与信息公开制度相配合。例如根据瑞典法律,凡有恶意举报者,一经发现就将给予其“最低信用级别”,而这样的信用级别拥有者,今后若想在银行贷款、找到理想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以权谋私一个克朗也不行
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学教授尼尔森告诉记者,瑞典当年决定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时,主要因为欧洲大陆贪腐盛行,瑞典虽然在廉政方面还算是一块“净土”,但统治者担心,当时还很贫困的瑞典假如受到这种风气侵袭,官员的腐败将会导致国家“破产”,为防患于未然,决定颁布政务公开的法令,请全体瑞典人监督官员的行为。
瑞典的政务公开制度实行200多年来,时不时有人质疑这些法令是不是太苛刻了?例如年轻有为的副首相被迫辞职,只是因为价值几十克朗的巧克力而已。还有2006年因漏缴电视费而辞职的大臣,她从政前的月收入高达十几万瑞典克朗,漏缴每月几十块的电视费只是一时疏忽。
不过,瑞典人对这样的辩解一点也不买账。尼尔森对记者说,瑞典人可以容忍普通人的错误,甚至原谅政府的失误,但如果官员以权谋私,哪怕只有1个克朗,也是不能接受的。
印尼严防重惩
近年来,反腐败委员会在印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自2003年成立以来,委员会重拳频出,查处一个又一个重大腐败案件,如国会议员因受贿当场被捉、高级检察官为钱锒铛入狱等爆炸性新闻,都是印尼反腐败委员会的工作成果。
今年6月,该委员会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他们把前印尼央行副行长波汉绳之以法,并指控其利用国库资金贿赂数名重量级议员以牟私利。最终波汉被印尼反腐败法庭判处了4年半监禁。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04年至2009年6月间,印尼反腐败委员会查处、定罪的腐败案件共有88起,其中仅2009年上半年就达24起。涉案者包括12名国会议员、3名部长和部长级官员、1名央行行长及4名副行长以及多名省、市、县长,还有一部分检察官和外交官等。该委员会2008年的年报还显示,通过查处腐败案件,在去年一年就收回国有资产达4000多亿印尼盾(约合4000万美元)。
“腐败是国家的敌人”,世界银行印尼代表处负责腐败调查事务的高级官员阿米安对本报记者说,“长期以来,印尼的腐败问题难以杜绝,屡屡有同一部门的官员重复犯案,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了经济建设和国家形象。”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印尼已设立了反腐败机构,但由于只重惩治、忽视预防,效果并不明显。2003年印尼反腐败委员会成立以后,汲取了教训,确立了惩治与预防并重的策略。
印尼的反腐败预防措施包括核查国家官员的财产,审查公众举报,在各级学校推行反腐败教育计划,研究所有国家和政府机关的管理制度等。此外,印尼还鼓励那些富有正义感、有激情的年轻人加入到反腐败队伍中,着力培养由高素质年轻人才组成的反腐败队伍。与此同时,印尼反腐败委员会也在一些中、小学展开反腐败教育。例如在一些学校开设没有售货员的“诚信小卖部”,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
印尼反腐败委员会副主席亚辛对记者说,该委员会的成立是希望为印尼停滞不前的反腐败工作带来积极转变。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印尼反腐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据国际反贪组织“透明国际”公布的廉洁指数排行榜,印尼的廉洁指数已从2004年的0.2上升至2008年的2.6,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也有所上升。